少微這句“精通人性”的謝,倒果真叫那少年人放下了大半局促——他還記得去年出聲提醒時,這小童理也未曾理他一下,給人以“人雖小,性子卻有些乖張傲氣”的印象。
少微很少主動與人交談,少年卻因這句謝而打開了話匣子,他好奇地問少微:“你識了多少字,昨日這卷書,你可讀得通嗎?”
少微自信地答:“可讀通大半,剩下的猜也能猜個大致。”
少年點了下頭,道了句“這很難得”,又問:“那你如今可有老師?”
“自然有,我……”少微頓了一下,轉身跳坐到巨石上去,掩去臉上一絲不自在:“我阿姊每日教我讀書識字。”這句話很快,在說到“阿姊”二字時聲音更是如風掠過,無半點停留。
少微與姜負如今的日常相處,大致可用兩句話來概括——
少微每日都要在姜負無限的謊話中抽絲剝繭,剝進剝出,剝出有限的真相,少微所得微乎其微;
姜負每日都要往少微海量的精力里填充學識,填來填去,填出半飽的局面,姜負常覺不堪重負。
旁人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姜負勢必要將餓字改成累字。旁的徒弟學起來至多是勢如破竹,她這徒弟則是猛虎尋仇般,填進去多少便吃進去什么,就差將她這個老師手中的竹竿也一并啃干凈了,仿佛再收回得慢些,連手也不能幸免了。
何況姜負原本也不是什么勤快人,她本性慵懶散漫,主張細嚼慢咽,每日教上個把時辰,便丟一卷書過去打發徒弟,讓徒弟自行啃讀,書中難免有夾生之處,正好能咽得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