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金國主動與耶律余睹議和,并賜予其山西之地,允許他正式建國,無疑是對耶律余睹雪中送炭。
耶律余睹有了名分與地盤,東面最大的軍事壓力也解除了,就可以國王的名義集結契丹諸部的力量于山西,與齊軍和完顏設也馬叛軍展開龍爭虎斗。
此計的一大誘餌是金國皇帝冊封的“遼國王”,這可是耶律余睹難以抗拒的誘惑。
須知耶律余睹與耶律大石暗中勾結合作,但他二人并未確定主從名分。
因此,耶律余睹與耶律大石在反金復遼的大業上目標一致,但卻又是很明顯的競爭關系。
二人都想要爭奪契丹人的人心,使自己成為繼承遼國天命的那個人!
金國丟出去的這個國王稱號,對于耶律余睹可是一個香餑餑啊!
是以,韓企先的這個和談之計就是陽謀,能讓耶律余睹心甘情愿地咬鉤。
完顏吳乞買聽完韓企先的說明,心頭大喜,決定依計而行。
韓企先也自告奮勇,愿意親自出馬,作為使臣去與耶律余睹談判。
韓企先勇于任
m.biqikμ.nět事,張忠嗣也不甘落后。
身為金國宣政殿大學士、知三司使事的張忠嗣當年卻是遼國的平州都統,亦是一方統兵大將。
當年張覺造反時,張忠嗣是他的手下大將。在張覺被完顏宗望軍襲擊,逃到燕京城投靠宋軍后,張忠嗣就投降了金軍。
張覺的另一個大將張敦固繼續頑抗,最后被金軍殺死。而張忠嗣卻被金國不計前嫌,一路提拔重用,直到成為皇帝身邊的心腹重臣。
如今金國正值多事之秋,張忠嗣也不愿再做甚么知三司使事的文臣了。
張忠嗣向皇帝完顏吳乞買請命,在韓企先與耶律余睹達成和議之前,自己愿統領漢軍從平州西進,先行支援燕京地區的完顏昌軍。
對于張忠嗣的毛遂自薦,完顏吳乞買再次大喜。他當即下旨,任命張忠嗣為南京漢軍都統,轄咸州、平州等地漢軍,支援完顏昌軍。
當韓企先、張忠嗣各自領命而去后,時立愛同樣針對獨立出去的婆速路,為完顏吳乞買獻上了一條秘計。
“哈哈哈~諸位愛卿真乃朕的肱骨之臣!有眾愛卿輔佐朕,何愁南方群賊不滅?哈哈哈~”
完顏吳乞買一掃滿面的陰霾,在大殿中開懷大笑。
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針對南方叛軍的攻勢,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與他的大臣們應對不可謂不當。
半個月后,張忠嗣領兵十萬,從平州匆匆趕到燕京城下,幫助完顏昌鞏固了燕京地區的防線。
而此時,白水河以南的河北諸州,已經全部落入了完顏宗弼軍和齊國軍隊的手中。
大戰一起,河北諸州的軍民還是心向南朝。見到齊軍的旗幟后,諸州漢軍守將便紛紛驅逐城中的女真官吏,舉眾向齊軍投降。
在史文恭領兵逼近凌州城時,擔任凌州城守將的曾家五虎更是口稱自己是漢兒,向師父史文恭獻上了城池。
并且,曾家五虎奮勇爭先,幫助齊軍攻下了高唐州和滄州。
完顏宗弼與完顏希尹見了,也只能嘆一聲“人心所向”,默認齊軍收復了河北諸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