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西門慶軍對于西夏軍可能冒險突圍早有準備,所以城南大營與城東大營之間的空隙顯然不可能是一條通途。
當西夏軍的重甲騎兵沖入這條通道后,兩個營地里萬箭齊發,從側面射殺了許多騎兵。
沖出數十丈后,前方又出現了陷馬坑、跘馬索、鹿角、鐵蒺藜、拒馬等各種阻礙物,使得西夏軍重甲騎兵人仰馬翻,亂作一團。
岳飛等人乘機對著速度大降的西夏軍騎兵用神臂弓亂射,又射殺了幾百個外圍的西夏軍重甲騎兵。
就在這時,只見西夏軍重騎兵的隊伍中沖出一個衣甲異于常人的武將。
這個武將帶著面甲,身穿一身精湛的鎧甲,跨下的馬匹也是全身批甲,只露出兩只眼睛和四條長腿。
只見那武將用手中的長劍向前一指,又有一隊三百余人的鐵甲重騎兵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將各種阻礙物生生地沖撞開來。
利用那三百重甲騎兵撞開的血路,西夏軍繼續打馬狂沖,簇擁著那武將向東南方沖去。
然而,此時晨霧逐漸散去,在西夏軍的身前出現了一個楚軍重甲步兵方陣。
楚軍重甲步兵方陣的身后,還有一個奇怪的槍兵陣。筆趣庫
這些久居興慶府的西夏軍重甲騎兵還不知道,那些奇怪的槍兵,就是讓十萬擒生軍全軍覆沒的火槍營。
指揮楚軍重甲步兵方陣的是“蔣門神”蔣忠,在他身后,是“金錢豹子”湯隆親自指揮的火槍營。
在重甲步兵方陣的兩側,還有一支洪振指揮的鉤鐮槍兵部隊。
雖然有火器營,但西門慶的軍中還是配置了專門克制重騎兵的鉤鐮槍兵部隊。
這支部隊本是“金槍手”徐寧親自訓練打造出來的,但由于徐寧被委以鎮守京城宮禁的重任,就將這支部隊交給了擅長槍棒的洪振指揮。
當西門慶在大營中發現西夏軍出動重甲騎兵沖陣時,就立即調遣洪振的鉤鐮槍手配合蔣忠與湯隆作戰。
蔣忠、湯隆和洪振三人都是陽谷縣西門堡的老兄弟,彼此相互信任,配合默契。
見西夏軍重甲騎兵突破了障礙物,蔣忠一聲令下,重甲步兵都悍不畏死地坐在了地上,將手中長槍斜指向前,層層疊疊的形成了一片槍林。
經過多年的苦練,蔣忠的這支“烏龜殼”部隊當真練出了“不動如山”的本領,任憑敵軍如何沖鋒,直如一座山岳一般巍然不動。
西夏軍的重甲騎兵撞到這座長滿槍林的大山,必會死傷慘重。
洪振的鉤鐮槍手則在兩翼展開,依托身后的營寨,用手中的鉤鐮槍熟練地鉤住馬蹄,將西夏軍重騎兵摔個半死,再補上致命的一槍。
不過,殺傷力最大的依然是湯隆指揮的火器營。
在蔣忠軍“轟”地一聲坐于地上,讓出火槍的射界后,湯隆立即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火器營的數千火槍兵熟練地施展“三段擊”的排隊槍斃戰術,對著迎面而來的西夏軍重騎兵猛烈開火。
槍聲大作中,硝煙彌漫,與殘存的薄霧混在一起。
這支西夏軍重甲騎兵雖然裝備精良,但他們畢竟是西夏國國主李乾順的三千親信衛隊,平日里少有親自上陣廝殺。
這一次為了保護西夏國國主李乾順突圍逃走,三千重甲騎兵發動了近似于自殺的沖鋒,向楚軍展示了黨項族精銳武士的勇氣。
然而,面對西門慶軍壓倒性的武力,這三千西夏親信衛隊的沖鋒不過是以卵擊石,撞得粉碎。
從城中殺出后,一路上穿過岳飛等部的箭雨和地面的陷阱,西夏軍重騎兵已經折損了上千人。
殺到蔣忠軍前時,這支重騎兵部隊已然不足兩千人了。
在前有火槍齊射,兩側有鉤鐮槍和神臂弓殺傷的情形下,西夏軍重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最核心的數十騎保護著那貴族武將殺到了蔣忠的身前。
迎接他們的,卻是上千支長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