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德軍平夏城位于葫蘆河的中游,鎮戎軍地勢更高,是葫蘆河與涇河的分水嶺。
因而,從鎮戎軍沿葫蘆河北下平夏城,河谷兩岸高山夾峙,只有一個個的河谷小平壩。m.biqikμ.nět
正是這樣的地形,才使得西門慶能夠設下埋伏,全殲了李察哥軍。
然而到了平夏城后,葫蘆河川的中下游卻是一片河谷小平原,一直向北延伸到黃河南岸。
地勢的開闊,使得平夏城的駐軍能夠輕易穿過屈兜嶺,殺入西夏國腹地。
正因如此,當宋朝奪下此地,修筑了平夏城后,西夏國曾多次派兵前來爭奪。
此地與西夏國腹地往來便捷,也就意味著李良輔與他的五萬大軍可以很方便地撤軍。
為了穩住李良輔,不讓他望風而逃,西門慶也是費盡心思。
在伏擊李察哥軍時,西門慶特地派人在下游攔截,以免西夏軍的尸體漂到平夏城外,打草驚蛇。
在奪取平夏城南的靈平寨時,西門慶又讓岳飛帶著西軍中的弱旅去進攻,并有意放走幾個西夏軍武士。
此舉乃是為了迷惑西夏軍大將李良輔,讓他誤判西門慶軍的戰斗力。
經過一番以假亂真的表演,李良輔果然上當。
當西門慶的步騎大軍源源不斷地抵達平夏城外,總數竟然有八萬之眾時,李良輔也毫無顧忌,反對諸將笑道:“楚軍又送來幾萬頭肥羊。”
李良輔在大營中看得明白,新來的楚軍以步軍居多,騎兵只有一萬多騎。
李良輔自己帶來的可是五萬精騎,再加上西安州任得敬軍和鎮戎軍反攻平夏城的軍隊,兵力也達到了七、八萬之多。
在雙方兵力旗鼓相當時,比的就是兵精將勇,以及兵種的優勢。
西夏軍是以騎兵為主,此地又是河谷平原,正適合騎兵作戰。
李良輔的軍隊是從夏金邊境的河套地區調過來的,配備的都是最好的河曲馬,是西夏國最好的騎兵。
在李良輔看來,憑借自己的五萬精騎,即使對面有十萬楚軍,也能夠盡數踏為肉泥!
再者說,鎮戎軍的晉王李察哥殿下必會尾隨而至,與自己前后夾擊。
有此種種優勢,在李良輔的眼中,西門慶軍豈不是落入他口中的肥羊?
當然,李良輔的狂妄自大,是西門慶正求之不得的。
在故意示弱后,西門慶從容地將八萬大軍領到平夏城外,與西夏軍相隔兩里扎下了大營。
兩支大軍相互對峙,雙方的游騎探馬保持了傳統友誼,你追我趕地進行了零星的戰斗。
同時,兩軍使者也往來交涉,聲稱平夏城乃是自己國家不可分割的領土,痛斥對方的侵略行為。
西門慶與李良輔都鄭重警告對方,必須立即繳械投降,為侵略行徑賠禮道歉,否則將會遭受已軍正義的打擊,承受滅頂之災。
總而之,勿謂之不預也!
西門慶與李良輔在這里玩這種無聊的外交游戲,自然是各有各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