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玠領命后,以兄弟吳璘為先導,領著渭州城里僅剩的五千精銳出了西門,沿著涇河對西夏軍進行銜尾追擊。
渡過涇河南岸的支流白巖河,吳玠軍在崆峒山下追上了西夏軍的斷后部隊。
西夏軍果然不敢戀戰,見到追兵后拔腳就跑,丟下了許多輜重。
吳玠見狀,命令軍隊不得哄搶輜重物資,全軍保持隊列,繼續追擊西夏軍。
在吳玠的約束下,軍士們棄輜重糧草于不顧,繼續追殺著西夏軍的后軍。
就在吳玠軍向西北追擊而去后,崆峒山的一個山崗后卻鉆出一支西夏“步跋子”軍隊。
為首一個身強體壯的將領冷笑一聲后說道:“這楚將確有幾分帶兵的本領,居然不為財物所動。不過,渭州城的楚軍主將終究還是太過貪功,難逃察哥元帥的妙計。”
……
渭州城外,當吳玠軍消失在白巖河西邊的崆峒山時,一隊隊早就埋伏好的西夏軍步兵從南、北兩山的密林中沖出來,扛著長梯對渭州城發動了猛攻。
原來,李察哥在準備撤軍時,決定最后搏一次,試一試能否引出守軍,一舉攻取渭州城。m.biqikμ.nět
因此,李察哥在派人傳令鎮戎軍和西安州,讓兩地西夏軍夾擊懷德軍平夏城后,并未帶領全軍撤退,而是將精銳步兵埋伏在渭州城周邊和撤軍的沿途,再大張旗鼓地在渭州守軍眼皮子底下撤軍。
為了引誘渭州城內的楚軍上當,李察哥甚至特意安排了一些死士故意掉隊,讓楚軍的探馬細作捉去,向楚軍傳達了西夏軍倉皇退軍的原因。
不出李察哥所料,渭州城中的主將果然是一個貪功之人。
得知西夏軍后路被斷,陣腳大亂,軍心渙散時,渭州城的楚軍傾巢而出,欲趁機狠咬西夏軍一口,賺得天大的功勞。
西夏軍主帥李察哥就在城外埋伏,見守城楚軍被調虎離山之后,他立即命令手下吹響號角,對渭州城發動了強攻。
伴隨著高昂悠長的號角聲,西夏軍將士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防守空虛的渭州城。
城上守軍見了,急忙敲響鑼鼓向城內示警,同時有機靈的軍士點燃了狼煙,向城外的吳玠軍報信。
涇原路經略府中,經略使席貢得知西夏軍并未撤走,而是在大舉攻城時,嚇得面如土色,口中大叫道:“快傳吳玠,快傳吳玠將軍領兵守城!”
一個同樣嚇得手足無措的經略司幕僚醒過神來,對他說道:“經略相公,吳將軍已經奉命出城追擊西夏人去了……”
席貢聽了,倒吸一口涼氣,這才想起是自己命令吳玠追擊西夏軍的。
“快,快命各軍死守城池,讓百姓們也上城殺敵!打退西夏軍后,我重重有賞!重重有賞!”
沒有了吳玠的軍隊,席貢現在也不敢逃跑了,只得聲嘶力竭地指揮經略司的眾人領兵守城。
可是渭州城內只留下了數千老弱軍隊,又怎能是西夏軍的對手?
西夏軍攀著長梯蟻附而上,很快就奪下了一個小城。
……
崆峒山北的安國鎮,吳玠軍追上一支西夏軍,正在激勵交戰。
突然,有人發現身后渭州城方向的天空中有狼煙直沖云霄。
“吳將軍,大事不妙,渭州城遇襲了!”
有軍校沖到吳玠身邊,指著身后的狼煙向吳玠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