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慶安排好朝中的重臣,將楚國朝政控制在手中后,又開始進一步整編軍隊。
首先,是安置從河北、河中撤回楚國的軍隊,對諸將進行調配。
凌州守將,“神火將軍”魏定國擅長使用火器,在西門慶發展火器作坊時又為西門慶提供了許多材料。他是西門慶早就想招入麾下的將領。
西門慶直接將魏定國和他的五百神火兵調入了自己的中軍火器營,讓他與凌振、湯隆交流火器使用經驗,學習火槍與火炮攻擊戰術。
凌振、湯隆二位兄弟雖然也當上了一軍統制,但西門慶還是希望他們將來留在后方負責火器研制和生產。
故而,西門慶想要將魏定國培養成自己的火器營將領,跟著自己南征北戰。
魏定國調入火器營后,凌州的軍隊都交給了“圣水將軍”單延珪。
西門慶從陜州調來了“大刀”關勝和“井木軒”郝思文二將,又從南京應天府調來了“丑郡馬”宣贊,將他們三人與單延珪合兵一處,組成了一個新的兵團。
西門慶游歷關中時,曾經去謝州拜訪關勝,奈何關勝巡邊去了,未能謀面。
但是,西門慶的誠意,關勝是收到了的。對于寫出《三國演義》的西門慶,關勝也是甚有好感。
可惜,因為公務繁忙,加之此后不久又爆發了戰爭,關勝也一直未能到山東陽谷縣回訪西門慶。
此番再見面,西門慶已經從一個江湖豪杰一躍而起,成為執掌全國軍事的樞密使,乃是楚國的擎天巨柱了。
在擔任蒲東巡檢的關勝看來,西門慶今非昔比,已經高不可攀。
故而關勝隨軍從解州南渡到陜州境內后,并未主動聯絡西門慶。
關勝是一個心高氣傲之人,不愿意被人看成是攀龍附鳳的阿諛之輩。
然而,身居高位的西門慶樞密使竟然還記得自己,特意下令調自己入京,這可就讓關勝為之心折了。
在沒有人舉薦的情況下,西門慶不僅將關勝調入東京汴梁城,還提拔他為兵馬指揮使,讓他成為了一支新軍團的主將。
郝思文、宣贊、單延珪三人則做了關勝的副將。
東京汴梁城外不是有十多萬等待整編的軍隊么?西門慶讓關勝從中揀選出一萬勇健之人,日夜操練,準備開赴延安府。
關勝本就是一個講究忠義之人,對于西門慶的知遇之恩,他銘記于心,發誓效忠于西門慶。
為了出征陜西,西門慶讓擔任京畿、京東、京西宣撫副使的欒廷玉回到京東路的南京應天府鎮守,守護自己的山東大本營,并將王俊、張俊二將的軍隊也劃歸欒廷玉指揮。
此外,青州的“霹靂火”秦明,調到徐州的“鎮三山”黃信等將也都歸欒廷玉節制。
安排欒廷玉守住大本營后,西門慶將王進從陽谷縣調到東京汴梁城,授予了他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永興軍兵馬總管之職,并提拔韓世忠為一軍統制,成為了王進手下將領。
“九紋龍”史進、“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和“白花蛇”楊春也都被調入王進麾下,成了王進軍的將領。
王進接收了史進四人訓練的五千兗州兵馬,又從東京汴梁城外的俘虜中選了一萬健兒,組成一萬五千的軍隊,直接開拔前往京兆府。
到了京兆府,當地的西軍也會劃歸王進統領。西門慶讓王進在京兆府練兵備戰,等候自己的指令。
王進是西軍宿將,與西夏軍交戰多年,對于西夏邊境的狀況十分熟悉,與西軍諸將也有許多交情。
所以,王進是最適合融合西軍的將領,西門慶派王進領兵先進入了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