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廷內,因為姚平仲軍的這次敗仗,讓皇帝趙桓嚇破了膽,后悔誤信了李綱和姚平仲的話。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認定金軍不可戰勝,主和派有一次占據上風,再無人張羅進攻金軍事宜。
姚平仲兵敗后,李綱連夜求見皇帝趙桓,但心情沮喪的趙桓卻不愿再見他,傳令宦官將他擋在了宮外。
兵敗次日,皇帝趙桓緊急召集群臣議事,討論如何善后。
議事廳里,李綱兀自勸說眾位宰執不要向金人妥協,繼續與金軍交戰。
老將種師道也在旁邊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軍才折損幾千人馬,還有二十萬大軍,正應該再和金軍交手,一決勝負。
對于接下來宋軍應該如何用兵,種師道鎮定自若地說道:“劫寨失敗誠為可惜,但兵家貴在出奇制勝。
我軍方敗,今夜再遣兵分道劫寨,必在金人意料之外。
即使是今夜仍不能取勝也不要緊,只要以后每晚都派數千騎兵去劫營,讓金軍疲于應付,不出十日,敵軍必定遁去。”
種師道的謀略聽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可惜這樣的謀略必須建立在兩軍將士的戰斗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順利實施。
當年種師道的十萬大軍和劉延慶的二十萬大軍都被蕭干與耶律大石用三萬遼軍擊敗,可見即使是最精銳的大宋西軍,也與遼軍的戰斗力相差甚大。
而金軍面對遼軍時,卻從來都是以少勝多,常常一千人就能擊敗一萬遼軍。
由此可知曉,金軍戰斗力比宋軍的戰斗力強上了太多,保守估計也至少可以以一當十。
也就是說,想要在野戰中正面擊敗完顏宗望的六萬東路軍,宋軍須得集結五、六十萬大軍才有一搏之力。
此時東京汴梁城外雖然集結了二十余萬勤王軍,但這些部隊來自天南海北,成分復雜,互不統屬,比起伐遼時的種師道軍和劉延慶軍可是差了許多。
用這樣的軍隊去騷擾金軍,只怕是去多少死多少,都會被金軍一口吞掉。ъiqiku.
要知道,姚平仲在大宋西軍中就以驍勇善戰聞名,他的七千人馬可是二十萬勤王軍中的絕對主力。
結果一戰之后,姚平仲軍就幾乎全軍覆沒。
其它勤王軍的戰力還不如姚平仲,輕易出擊無異于羊入虎口。
實際上,完顏宗望正是因為與宋朝達成了割地賠款的和約,才沒有興趣繼續與城外的宋軍交戰了。
否則,在野戰中,這二十萬勤王軍是擋不住完顏宗望軍的進攻的。
雖然李綱與種師道堅稱宋軍還有戰勝金軍的機會,可是他倆的意見沒有一個宰執大臣肯聽。
太宰李邦彥頓足反駁道:“劫一次營就要損失幾千上萬的兵馬,我軍有再多兵馬也經不起你等的折騰!”
出使過金營的鄭望之也附和道:“陛下之前要與金人議和,本意并沒有錯誤,就像家里突然來了強盜,而家里壯丁都不在,不議和怎么應付得了?此后大臣們籌措用兵本來也沒有錯誤,可他們只看到金軍有可擊之理,卻不知朝廷現在并無可用之人啊!”
主和的大臣們都認為金軍不可戰勝,把宋軍這次失敗的責任推給了主戰的李綱和種師道。
皇帝趙桓認為主和派大臣們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