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藥師與楊可世密商,認為此戰失利,首要責任是計劃中的劉光世軍失約,未能按計劃趕到燕京城。筆趣庫
如今良鄉縣的大營里是劉光世的父親劉延慶在坐鎮,楊可世與郭藥師兵敗回營后,難保不會被那劉延慶借機混淆是非,陷害治罪。
若是在軍營中被劉延慶父子所害,那可就是有理都說不清。
郭藥師與楊可世密議后,決定不回良鄉縣大營去自投羅網,而是帶著這支四百多人的殘軍逃往涿州城。
涿州城是郭藥師的大本營,他在那里還有上萬的兵馬和幾個心腹將領。只要楊可世與他回到涿州城,就能確保安全,不怕那劉延慶的栽贓陷害了。
郭藥師與楊可世二人打定的主意是,回到涿州城后,就要好好的去太尉童貫那里告一狀,讓太尉童貫,乃至東京汴梁城里的皇帝陛下知道那燕京城得而復失,其中的是非曲直。遼軍在燕京城獲勝后,四軍大王蕭干將燕京城交給了蕭太后與左企弓等人去恢復,自己則押著燕京城里抓獲的宋軍俘虜來到了瀘溝河邊,在前線與劉延慶的大軍叫陣。
耶律大石等軍中將領得知燕京城里契丹人被宋軍屠殺的慘狀后,一個個的都咬牙切齒,誓要打敗宋軍,為城中的同胞報仇雪恨。
遼軍的心中燃起熊熊怒火,無須蕭干與耶律大石再動員,營中所有人都是士氣大振,只求與宋軍決一死戰。
遼軍眾將求戰心切,蕭干卻反而冷靜了下來,約束著眾將不可輕舉妄動。
蕭干認為,將士們還得多憋一憋,甚么時候他們眼冒綠光,嗷嗷亂叫了,再放出去與宋軍廝殺不遲。
就這般,宋遼兩軍在瀘溝河南岸對壘。
蕭干命人帶出在燕京捕獲的郭藥師文字官趙端甫,又牽出郭藥師、楊可世的帶甲坐騎,在宋軍大營外展示給宋軍。
蕭干在陣前嘲笑宋軍道:“本王已將偷襲燕京的宋軍全部剿滅,你等的兩員帶兵大將連人帶馬都已經投降本王了。sm.Ъiqiku.Πet
劉延慶,你何時效仿他們,騎馬來投本王?”
蕭干這么做,當然是為了以此取笑劉延慶,渙散宋軍軍心。
此時,劉延慶已經得知楊可世與郭藥師二將逃回了涿州城,正在暗中上書狀告自己見死不救,導致宋軍錯失拿下燕京城的機會。
劉延慶可不怕與楊可世在朝廷打這個官司,你楊可世只知道自己的數千人馬被圍,需要解救,可你知道我兒劉光世在野外遭遇數萬遼軍,險些中了埋伏嗎?
若非我兒用兵如神,帶著大軍從遼軍的包圍圈中安然脫身,數萬將士可都要折損在燕京城外。
是你楊可世的數千人馬重要,還是大宋的數萬子弟重要?
丟了燕京城可以再奪回來,丟了幾萬人馬,此次北伐可就是徹底失敗了。
沒有犧牲,哪里來的最終勝利?
本帥統覽全局,權衡利弊,豈是你楊可世、郭藥師那般為了一己之私的將領可以扳倒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