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城慘敗后,許多西軍將士對于遼國四軍大王蕭干都心懷恐懼。楊可世聽了郭藥師之,也決定領軍撤出燕京城,暫避蕭干這支生力軍的鋒芒。
然而,當宋軍準備從迎春門撤出城去時,才發現吊橋已經被拆毀,無路可走了。
城內那些幫助宋軍的漢人聽說宋軍欲撤出燕京城,大為恐懼,派人來見楊可世與郭藥師,對他們說道:“眾位將軍不能走啊!你們進城后,讓我等幫助屠殺契丹人,契丹人已經對我等漢人恨之入骨。
如若將軍們領兵退出燕京城,我們這些漢人必定會被契丹人斬盡殺絕。
況且,為了防止契丹人逃脫,我等已經將城門吊橋全部拆斷了。
如今后路已斷,我等只有和遼軍拼死一戰,或許可免一死。”
“楊將軍、郭將軍,不要丟下我等漢民獨自逃生啊!我等可是為了貴軍才殺的契丹人啊!”
“我等愿與將軍一同奮戰,殺光契丹人,奪下燕京城。將軍不要拋棄我等,嗚嗚嗚”
圍著楊可世的幾個漢人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苦苦哀求楊可世與郭藥師,讓二人面面相覷,無可奈何。
城門堵了,吊橋也拆了,宋軍還能怎么辦?難道殺了這些膽大妄為的漢人能夠挽回這一切?
如今想來,關起城門屠殺契丹人的行為的確是失策啊!
若非在城中執行種族滅絕的大屠殺,或許蕭太后和殘余的遼軍早就獻城投降了。即使是四軍大王蕭干趕回來,也入不了這燕京城。
哎實是作繭自縛了。
“來人啊!告喻全軍,我軍已經無法出城,命諸將點起人馬,與遼軍血戰到底!”筆趣庫
楊可世鐵青著臉下達了死戰不退的軍令。那些漢人見狀,也千恩萬謝地退出憫忠寺,組織青壯協助宋軍作戰。
燕京城南的安次縣,劉光世正領軍徐徐前進,向著燕京城進發。
根據郭藥師獻上的計策,待郭藥師、楊可世奇襲占領燕京城后,劉光世部就要趕往燕京城進行接應,加固城防,防止遼軍聞訊反撲。
在郭藥師與楊可世部連夜渡河北上后,劉延慶還是依計派遣自己的兒子劉光世領軍繞道趕往燕京城。
然而,劉光世不久之前才在軍中與楊可世發生過口頭爭執,對楊可世記恨在心,此番父親讓他支援接應楊可世,他心中不快,行軍速度自然是磨磨蹭蹭的慢了不少。
劉光世不明白,奪取燕京城的功勞如此之大,為何父帥寧肯將這首功讓給素來不和的楊可世,也不給自己?
楊可世那匹夫本就在童太尉那里受寵,此番再讓他奪了燕京城,豈不是會一飛沖天,日后在西軍中的位置超過我劉家父子?
劉光世忿忿不平,卻哪里想到,他的父親劉延慶對他的了解遠勝過他自己。
劉光世是將門出身,依靠父祖輩得了軍職,身上不免有一些衙內二世祖的毛病。
他為人大方慷慨,又吃喝玩樂無所不精,與軍中子弟常能一見如故地廝混在一起,倒也頗得眾心。
只是,劉光世這廝與軍士們呼兄喚弟,結伴游樂,將士們固然喜歡與他打交道,但他麾下軍馬的軍紀就變得不甚嚴明。
這樣的軍隊,打打順風仗還可以,讓劉光世領軍打逆風仗,則難免一敗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