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種師道的打算是在白日里堂堂正正地退兵,各軍井然有序,互為遮護。
其實,種師道與楊可世二人的意見很難說誰對誰錯。事已至此,要想無聲無息地擺脫遼軍,無異于癡人說夢。
唯一的區別,不過是夜里被追擊和白日里被追擊,哪一種情況下損失更小而已。
宋軍撤軍的消息很快被探馬回報給遼軍主將蕭干與耶律大石。
蕭干與耶律大石的意見一致,雖然朝廷已經派出使臣去與宋人談判,但不能寄希望于宋人良心發現,與遼國重歸舊好。
此時正宜乘勝追擊,給宋軍一個慘痛的教訓,讓宋人再不敢北侵。
因此,見宋軍要撤,蕭干與耶律大石合兵一處,率領騎兵對宋軍展開了追擊。
蕭干善于用兵,他并未催動騎兵全力追擊,而是不遠不近地墜在宋軍身后,目送著宋軍南撤。
耶律大石就此舉向蕭干請教時,蕭干笑道:“林牙,南軍初拔營南撤時,大張旗鼓,排列出堂堂之陣,就是防備我軍追擊。
此時南軍離雄州城尚遠,我軍若是對南軍發動攻擊,南軍知曉無法脫身,必然全軍死戰。我軍縱然能夠得勝,也須得犧牲許多好兒郎的性命。
我軍須得待南軍撤到能夠望見雄州城時,再發動突然襲擊。
南軍脫險在望,必然無心戀戰,會爭先恐后地逃往雄州城。
待到那時,南軍人心不齊,自亂陣腳,我軍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斬殺許多南狗。”
耶律大石聽了,口中笑道:“哈哈哈~蕭大王用兵如神,實乃我大遼之福也!既如此,我與蕭大王就送那南軍一程!”
正如蕭干所預料的那般,宋軍最初發現遼軍尾隨時,人人皆小心提防,欲結陣自保。sm.Ъiqiku.Πet
可是遼軍并未追上來廝殺,只是遠遠地跟在宋軍身后,仿佛只是要確認宋軍撤軍,為宋軍送行。
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宋軍被遼軍跟蹤了許久,緊懸的心也逐漸松弛了下來。距離雄州城越近,與遼軍決一死戰的心思也就越淡了。
終于,南方的雄州城出現在宋、遼兩軍的眼中。
今日的撤軍似乎有驚無險,不會有戰事發生了。宋軍的將士心中都暗自慶幸,隊伍中甚至還出現了兵士的歡聲笑語和將官們輕描淡寫的呵斥聲。
就在宋軍全軍松懈下來時,遼軍在蕭干與耶律大石的統領下,突然不要命地對宋軍發起了一通猛攻。
此時宋軍將士心思已亂,想的都是逃進雄州城就能平安無事,哪里還有意志與遼軍決戰。
遼軍一個沖鋒,宋軍各部盡皆潰敗,亂成一團。
在遼軍的追殺中,宋軍各部兵馬紛紛向大本營雄州城逃竄,將輜重都丟棄在了路上。
此時種師道雖然竭力約束部伍,但全軍已經陷入混亂,再無人聽他的中軍號令。
耶律大石卻是早已盯上了種師道的中軍大旗,帶著一彪人馬趁亂殺向了宋軍主將種師道。
危急時刻,選鋒軍主將種師中也顧不得許多,帶著魯智深、楊志等將保護著種師道急急向雄州城退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