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大刀”關勝雖然武藝高強,善于用兵,但還是中了梁山泊的奸計。
“雙鞭”呼延灼詐降關勝,誘關勝劫寨,將他引入了梁山軍的埋伏。
關勝被梁山軍用撓鉤活捉,他的副將宣贊、郝思文二人也相繼被擒。
迫于無奈,忠良之后關勝也只得投降了梁山軍,成為了梁山馬上五虎將之首,為宋江、吳用等奸人效力。
今世西門慶穿越而來,將梁山泊的賊寇殺得死傷殆盡,不僅是讓大名府的百萬百姓躲過了一劫,也可說是挽救了關勝的名譽。δ.Ъiqiku.nēt
這關勝既然冥冥之中受了西門慶之恩,那總得為西門慶效效力,以此報恩吧!
西門慶此行,也就是在考察關中地理人情時,順帶先結識關勝,與他混個臉熟而已,并未有明確的計劃。
這關勝沒有上梁山當強盜,只要他不死,遲早會在宋金靖康之戰中與西門慶遇到。
待到那時,或許可以趁機收伏這“大刀”關勝。
西門慶帶著與關勝結緣的目的來到了解州,可惜運氣欠佳,并未在城中巡檢司見到關勝本人。
登門拜訪時,巡檢司守門的士兵告知西門慶,巡檢使關勝已經領兵出城巡邏去了,沒有個十天半月不會回城。西門慶給了那守門的士兵五兩銀子,向他仔細打聽,方知關勝身為蒲東巡檢使,向來盡忠職守,每個月總有半數以上的時間在領兵巡查解州邊界,緝捕管內不法之徒。
這解州并非邊境地帶,怎的如此不太平,需要關勝領兵四處巡查?
西門慶心頭浮起疑云。
要知道,關勝擔任的這個蒲東巡檢之職,官署名為巡檢司,官名是巡檢使,省稱巡檢。
這巡檢的官職始于五代后唐莊宗李存勖。宋時繼承了這一官制,于京師府界東西兩路,各置都同巡檢二人,京城四門巡檢各一人。負責京畿邊境巡邏。
其后,宋廷又于沿邊、沿江、沿海置巡檢司。巡檢司的巡檢使掌訓練甲兵,巡邏州邑之事,職權頗重,后受所在縣令節制。
也就是說,關勝掌管的就是解州的武裝巡邏隊,負責維持地方秩序。
這樣的職務品級不高,還要受到縣令節制,不過是地方上又一個混飯食的低級武職而已。
除了京畿和邊疆地區,其它腹地州縣的巡檢司大多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應付差事,巡檢使也鮮有親身上陣領兵巡邏的。誰似關勝這般賣力?
在西門慶的詢問下,那守門的士兵對西門慶說出了實情,原來這解州雖然位于腹地,遠離與西夏毗鄰的延安府等地,但此地也不太平,時有盜賊、強人出沒。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局面,是因為解州城東有一個周長一百多里的大鹽池湖泊,是大宋國內有名的產鹽地。
自漢代起,解州鹽池的鹽就已經遠銷豫、魯、冀、甘、陜等地。
到了宋代,因為與西夏發生了戰爭,朝廷禁止買賣出產于西夏境內各大鹽湖的食鹽,欲以此打擊西夏國的經濟。而這,也造成了甘、陜等地的鹽價大漲,這解州鹽池出產的鹽變得更加珍貴了。
朝廷雖然實行鹽鐵專賣,意圖控制鹽池的食鹽出產和銷售,獨占其利,但高額的利潤還是催生了不少亡命之徒販賣私鹽。
在這解州鹽池周邊,可是有不少如李俊、徐文一般的黑道鹽梟,搶鹽田,販私鹽,不將官府放在眼里。
關勝這個忠于職守的巡檢使,平日里主要干的就是捉拿私鹽販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