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飛離開之后,統管他留下的這支岳家軍的,不是前軍統制張憲,而是都統制王貴。此時王貴恰好離開岳家軍,去樞密使張俊那里述職去了。臨走前,將駐扎在鄂州的岳家軍指揮權交給了前軍統制張憲。筆趣庫
所以,當張憲準備鬧事,配合岳飛從京城里金蟬脫殼時,他是權領一軍的狀態。
為了讓與自己平級的左、中、右、后諸軍統制服從自己的命令,張憲找來了副統制王俊密議,決定邀請諸軍統制來張憲這里,逐一說服他們。
對于可能不聽從自己安排的將領,張憲讓王俊做好以武力解決的準備。可以說,張憲不愧是岳飛的鐵桿心腹,當真是膽大心黑。
可惜的是,張憲找錯了人,他的副將王俊對朝廷的忠誠更甚于對岳飛和張憲二人的忠誠。
王俊離開張憲后,就向朝廷告了密,揭發張憲有造反之意。
樞密使張俊接到王俊的告密后,不敢置信,將張憲抓捕,送大理寺審訊,確認了張憲和岳云的造反罪名。
此時岳飛自然也是被拖入了這個未遂的造反事件之中。雖然沒有直接確鑿的證據證實岳飛幕后指使和直接參與了張憲和岳云的陰謀,但與這二人關系如此密切的岳飛又怎能洗脫身上的嫌疑?
對于宋高宗而,這種曾經手握重兵,如今心腹又涉嫌謀反的大將,不斬草除根,難道還等著他翻身?
宋高宗本來的打擊目標是韓世忠,如今岳飛送上門來,當然只有轉換目標,殺一儆百了。
在處死岳飛前,韓世忠因為岳飛曾經幫過自己過關,終于還是忍不住,前去質問宰相秦檜,沒有謀反的確鑿證據,就誅殺大將?
宰相秦檜看著演技出眾,政治水平還不夠的韓世忠,無奈地說了一句:“莫須有!”
這“莫須有”可不是不需要有的意思,而是或許有的意思。對于皇帝而,只要懷疑你統兵大將有謀反的嫌疑,就足以讓他動殺機了。總不能等著手下大將帶著大軍殺到京城外,坐實了造反之事后,再口頭譴責,自己的人頭去控訴手下將領的不忠吧!
韓世忠聽了宰相秦檜的話,雖然嘀咕了一句:“莫須有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但也明白過來,知情識趣地不再語。并且韓世忠從此以后徹底絕了掌兵的意圖,吃喝玩樂自娛,保得一生平安富貴。
也正因為是“莫須有”,所以岳飛被秘密處死在大理寺獄中的風波亭,而沒有如張憲和岳云那樣以謀反罪當眾處斬。
說實話,當時的宋金戰爭中,南宋的經濟都快被拖垮了,每年所得財賦大多用于了張俊、韓世忠和岳飛的這幾支軍隊上。饒是如此,南宋的軍事實力也只能維持住江淮防線,根本無力與金國在中原爭雄。
宰相秦檜通過談判從金國主和派完顏撻懶那里要回來的陜西、河南地,宋軍也無法守住,最終又被主戰派的完顏兀術奪了回去。
在兩國這樣的實力對比之下,岳飛喊出的“直搗黃龍府”不過是一句漂亮的政治口號而已,戰場還膠著在本是大宋腹心地帶的河南,宋軍真有實力打到遼東的黃龍府去么?
能否戰勝金軍,打到遼東是一回事,但喊幾句目標高遠的口號又不需要付出甚么代價,反能幫助大將們理直氣壯地擴充實力,掌控軍隊,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