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那廝好大喜功,在政治上胡來,激起了西北之變,依仗著太祖趙匡胤開國留下的精兵強將,亦未能消弭禍亂,而是將爛攤子留給了后人,可謂是遺害無窮。
后世之人只知道罵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等西夏黨項族首領狼子野心,卻不敢追根尋源,正視太宗皇帝之錯。
正因為大宋君臣不反思自己犯下的錯誤,以至于到了神宗朝時,宋神宗和王安石等人又干出了與逼反黨項族相似的熙河開邊。
當時統治西北河湟地區的是吐蕃唃廝羅政權。自西夏獨立,宋夏大戰爆發后,吐蕃唃廝羅一直與大宋是同盟關系,共同對抗西夏黨項人。sm.Ъiqiku.Πet
吐蕃唃廝羅曾經大敗西夏軍,還曾多次援助宋軍,可謂是很忠實的盟友。
可是宋神宗和王安石君臣的神邏輯是:吐蕃唃廝羅政權實力不如西夏,早遲會被西夏打敗。河湟地區也會被西夏占據,于我不利。因此,為了避免盟友吐蕃唃廝羅被西夏打敗,不如我們宋軍先去攻擊盟友,搶下河湟這塊地盤。
當年宋太宗趙光義干不過遼國契丹,就拿對自己忠心耿耿的附庸黨項羌試刀;其后宋神宗干不過西夏黨項羌,又在忠實盟友吐蕃唃廝羅的背后捅刀。大宋皇帝祖傳優良傳統,背信棄義之事干得何等順手!
果不其然,宋神宗雖然背后下黑手陰了吐蕃唃廝羅,拓地千里,奪得河湟之地,卻不能建立有效的統治,夾攻西夏的戰略意圖也未能實現。
此事反將吐蕃盟友推向了西夏一邊,唃廝羅政權與大宋的親密合作關系蕩然無存。西夏也乘機入寇河湟地區,與宋軍展開爭奪。
河湟各州得而復失,宋夏兩軍拉鋸爭奪,戰爭歷時三十余年,從神宗朝打到這徽宗朝還未平息。如今童貫還在西北領軍與西夏纏斗呢!
正因如此,西門慶才勸阻徐寧,讓他不要去參與這場皇帝胡來引發的糊涂戰爭,以免枉自犧牲了自己的性命。
如今這大宋朝的皇權傳了幾代皇帝,傳到宋徽宗趙佶這里。宋徽宗趙佶這廝的好大喜功,任性胡為更勝歷代老祖宗,終于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西門慶知道宋徽宗是北宋滅亡的禍首,因此心中對如今的道君皇帝毫無敬意,正盤算著與徐寧、凌振相會辦好正事后,就去小御街李師師那里廝混,給道君皇帝再送幾頂鸚哥綠的帽子。
西門慶對徐寧說,日后若是有心離開金槍班,外出為將,不妨來京東西路的州府統兵,眾家兄弟也好有些照應。徐寧深以為然,與西門慶說些京東路風情,相談甚歡。
四人吃過酒飯后,徐寧知曉西門慶與湯隆急于與凌振相會,就陪同他們一起來到凌振家。
不想凌振并未在家中,他家中人說凌振一早就出門去了,不知何時能歸。
西門慶一行撲了一個空,無奈之下只得打道回府,說自己改日再來拜訪。
出了凌振家,西門慶又將徐寧請到樊樓吃了許久酒,夜幕降臨時方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