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情愿嫁俾一個孤兒仔》(粵語詩)
文\\樹科
嫁個孤兒仔,揣只孤兒妹
嘟冇乜嘢唔同嘅
唔同噈喺自己,唔使
一日日面懟懟家婆、家公
抑或喺外家……
揾條孤兒仔,媾個孤兒妹
苦寒心地,直頭上進
同啲獨生仔囡少爺小姐
簡直噈天同地,真喺冇得比……
人家嫁錢嫁乜好
我嫁哈,噈嫁孤兒仔!
《樹科詩箋》2025219粵北韶城沙湖畔
《從市井煙火到精神突圍》
——論樹科《我情愿嫁俾一個孤兒仔》的婚戀詩學建構
文\\阿蛋
在當代詩歌普遍追求宏大敘事與晦澀隱喻的語境下,樹科的粵語詩《我情愿嫁俾一個孤兒仔》如同一股清新的市井風,以直白質樸的語、獨特的婚戀視角闖入讀者視野。這首創作于2025年粵北韶城沙湖畔的作品,突破了傳統婚戀詩的抒情范式,將方俚語與現實思考熔鑄一爐,在日常話語中構建起具有深刻社會批判意味的詩學空間。通過對婚姻選擇的另類闡釋,詩歌不僅展現了個體價值取向的轉變,更折射出當代社會家庭關系與階層文化的復雜圖景。
一、方書寫:解構傳統詩學的語革命
粵語作為中國方體系中最具音樂性與文化特質的語之一,其獨特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結構為詩歌創作提供了別樣的審美維度。在《我情愿嫁俾一個孤兒仔》中,樹科摒棄了傳統詩歌典雅莊重的書面語,大量使用粵語方詞匯,如“孤兒仔”“孤兒妹”“嘟冇乜嘢”“面懟懟”等,使詩歌充滿濃郁的嶺南市井氣息。這種方書寫打破了普通話詩歌的語霸權,以地域性的話語體系重構詩歌的表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