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鏡:粵語詩中的主體間性與宇宙詩學》
——解析樹科《講啲啲宇宙嘅哲學》的時空褶皺
文\\詩學研究員林鶴
在當代粵語詩學的光譜中,樹科《講啲啲宇宙嘅哲學》宛若量子糾纏實驗中的雙縫干涉圖樣,以口語化的對話體構建出主體間性的多維空間。這首創作于2025年的短詩,既延續了嶺南詩歌\\\"以俗為雅\\\"的傳統(屈大均《廣東新語》謂\\\"粵人作詩,往往雜以方\\\"),又在拓撲學意義上重構了哲學詩學的存在維度。詩中\\\"心度\\\"與\\\"宇宙邊際\\\"的辯證關系,恰如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此在\\\"的綻出結構,在粵語特有的音韻褶皺里展開時空的量子疊加。
一、方詩學的拓撲變形
\\\"唔話你唔知\\噈而家,你睇下\\\"的起句,以粵語特有的否定疊用(雙重否定)構建出陳述的懸念性。這種\\\"語勢的拓撲變形\\\"(德里達《論文字學》)打破了標準漢語的線性邏輯,將\\\"告知\\\"行為本身懸置為存在的劇場。詩人刻意選用\\\"噈\\\"(zo2)這個表\\\"就\\\"義的方副詞,制造出時間矢量的瞬時凝固——正如伯格森《物質與記憶》所述,意識的綿延在此被壓縮為認知的奇點。
在視覺維度上,\\\"睇到咗我,心度有我\\\"構成鏡像反射的莫比烏斯環。粵語\\\"心度\\\"(心中)與\\\"睇到\\\"(看見)形成知覺的互文結構,暗合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中\\\"可見的與不可見的\\\"交織理論。當\\\"我系你嘅世界\\\"宣告時,主客體界限在粵語判斷系詞\\\"系\\\"(是)的黏著性中消融,這讓人想起莊子\\\"天地與我并生\\\"的齊物論,卻在現代語境中轉化為量子糾纏的共生狀態。
二、主體間性的量子糾纏
詩的節以\\\"一樣咁話啦\\\"承續,在粵語特有的讓步語氣中展開遞歸論證。\\\"幾時睇到你\\你入咗,我嘅心…\\\"構成時間矢量的雙向流動,這種\\\"互觀的量子隧穿\\\"(借用玻爾互補原理)顛覆了笛卡爾式的主客二分。值得注意的是動詞\\\"入\\\"在粵語中既表空間位移又含占有義的雙重性,使得意識活動呈現出德勒茲《差異與重復》所述的\\\"褶子\\\"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