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趙慎之所以殺完了人還能沒事人一樣,主要是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死了人的家族怕打擊報復,主動放棄了尋求公道,哭一哭鬧一鬧,最多發泄完怨氣也就到此為止了。第二種是證人怕打擊報復,沒人敢做這只出頭鳥,說他殺了人,那總要有人站出來說我看見了他殺了人,然而實際情況是根本不會有人站出來,哪怕是站出來了,這個人也很快會在各方角力中離奇死亡,事情最終都會不了了之,誰都知道這其中是怎么回事,但確實無解。筆趣庫
直到這一次,這怪圈似的沉默鐵律終于被打破了。
因為有人肯說話了。
御史臺、金詔獄、三省府衙輪番找到了李稚問話,無論是面對哪一方勢力的發問,李稚的回應只有一個,實話實說。他當日看見了什么他就說什么,不添油加醋,也絕不會漏掉什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包括趙慎當日對他的威脅恐嚇,以及那些瘋瘋語,他全都如實上報。
照常理說,李稚絕活不過第二天,然而這時有人對他伸出了援手,建章謝氏。
李稚的官職不高,出身也不好,年紀又小,他絕無可能斗過廣陽王府,但他身上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身份,他是謝府的門客。恰巧的是,慘死的那位吏部侍郎汪循,曾經也是謝府的幕僚。在眾人眼中,這應該不單單是巧合,謝府選擇庇佑李稚,這相當于向所有人釋放了一個訊息,謝氏以及謝氏身后的京梁門閥,終于不再作壁上觀,他們對趙慎以及趙慎背后的廣陽王府勢力出手了。
這些年來,趙慎以及他手底下那群鷹犬的所作所為,大家有目共睹卻敢怒不敢,怒火早就埋在了人的心中,一旦冒頭,稍微風吹兩下就有了燎原之勢。
不過三日,盛京大街小巷人人都在議論這件事,第五天,李稚的同窗、國子學那幫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學生開始寫論策痛罵趙慎,文字是真正的誅心之物,無論是煽動力還是感染力都百倍勝于竊竊私語,一時之間,風過之處怒火燎原。第七日,三百四十二位清涼臺大臣托著齊斧、誓書聯名上諫,十四年來他們第一次啟用了“斧覲”,梁朝祖例中規格最高的上諫方式,寓意著天下共諫,大臣們叩響了皇宮武安門,要求皇帝為汪循討回公道。
閉關辟谷清修的元帝不堪其擾,只能翻開了那張折子,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他還有些百無聊賴,但當他看見那個落款時,驚得立刻從椅子上彈立起來。
一般而,奏章的落款會寫上書人的姓名,若是府衙聯名上書,落款就是具體的部門,但是這封奏疏不一樣,它的落款竟然是高門姓氏,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三百多姓士族聯名上書,這已經不是犯了眾怒,而是將天捅了一個窟窿,天要塌了。
元帝當天下令三省府衙、金詔獄、御史臺一起徹查此案。
事態失控成這樣,說明真的有神仙陸續下場了,有五感極其敏銳的人還嗅出,這事恐怕還跟千里之外雍州那微妙的局勢有關,這世上各種事情本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看似毫無關系,然而有句話叫做牽一發動全身。一個吏部侍郎的死,在短短半個月內,讓整盛京都變了天。那天楊瓊坐在船上看著那輛馬車從眼前走過,他絕計料不到半個月后能看見這種場景。
到了這地步,這事和李稚的關系已經不大了,他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典簿,雖然他是第一個站出來的人,但當真正裹挾著雷霆的浪潮迎面撲向王朝,他亦不過其中一朵浪花,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稚畢竟年紀小,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他顯然有些不安,謝珩找到了他談了一夜的心。
謝珩問他:“你心中害怕嗎?”
李稚道:“我不害怕,我只是……”他說不上來,“真的能夠扳倒他嗎?”
謝珩在這個孩子的眼中看見了迷茫,給他倒了一盞茶,“守好自己的本心,其余的都是天意。”
李稚出神地看著他,他在心中把這句話重復了兩遍,忽然用力地點了點頭。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9251533012020092606241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延佇、楊關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809816940瓶;只能靠修羅場續命了醬9瓶;長河沉星曉5瓶;十方亦3瓶;買藥的1瓶;m.biqikμ.nět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