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天意風流 > 第 11 章 第 11 章

                第 11 章 第 11 章

                再三確定此事是真的之后,面對李稚的疑惑,楊瓊一副不知從何說起的表情。

                兩人在庭院里坐下,楊瓊握著把草,他看了李稚一會兒,“你聽過‘文章如林,太華奇崛’這句話嗎?”

                李稚慢慢搖了下頭。

                “天下的文章有如林木,其中有太華山奇崛而出,這句話是五十多年前東南文壇用來形容清河賀氏一位公子的。你沒聽過賀陵,那你總該聽過‘賀知山’吧。”

                李稚眼睛忽然猛地睜大了,“寫《十二門人賦》的那位賀知山?”

                楊瓊點了下頭,“建中四賢,詩、書、禮、樂,他是年紀最輕的那位,也是當世唯一還活著的書圣,《十二門人賦》以文立制,流芳千古啊。”楊瓊自己也是讀書人,說話間不由得想要嘆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活著就能封圣的人,確實是要為之傾倒。

                賀陵,字知山,清河賀氏人,曾經在漢陵寫下《十二門人賦》,據說落筆時忽然風雨如泣,烏云中鬼影幢幢,巧合也好,附會也罷,《十二門人賦》確實如日月照耀千古,公認的八代以來新賦頭一篇,也是舊漢賦集大成的最后絕唱,它的完成象征著一個時代徹底隨風逝去,同時也讓賀陵在文壇一舉封圣。

                不怪李稚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清河賀氏本就不是盛京當地的士族,這是舊北州八姓之一,那是個出過圣賢的家族,幾經風雨坎坷,見證了八代興衰,三百年前中原傾覆之際,賀家人放棄了南遷,守著祖地孤懸北方數十年,最終為歷史的浪潮所淹沒,只有幾個仆人攜抱著幼子來到東南。筆趣庫

                舊北州在梁朝文人心目中地位超然,清河賀氏殉了漢室被認為千古傷心,三百年后,這個家族中走出了賀陵,他在漢陵長風中寫出了《十二門人賦》,筆落驚風雨,喑啞泣鬼神。

                文采、意境均為天下第一,這才是真正的江河萬古流,賀陵如今在梁朝文壇的地位無人可及。

                楊瓊道:“據我所知,他三辭太傅之位,已經隱居深山四十多年了,今年他都有七十多歲了吧,竟然又回到盛京復起國子學祭酒。”說話間他的視線又落在了李稚的身上,“他這輩子就沒有收過學生,九萬里風鵬正舉,將來可千萬別忘記了咱們倆這對門的情誼啊。”

                一旁的牛也非常應景地哞叫了聲,朝著李稚走了兩步,李稚回頭驚疑地看向它。

                楊瓊笑了起來,抬手輕輕拍了下李稚的肩膀,“這可是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李稚,你會有好前程的。”

                要想越過士族門楣的天塹,從古沿襲至今的師生制是唯一的路子,但這也只是從名義上來說,畢竟當今風尚下,沒人會收出身不好的學生敗壞自己的名聲,唯有賀陵這種真正的大賢才能有這種不拘一格的魄力,也只有他這樣榮貴的出身與地位,才能免去所有的非議。

                這簡直是上天降下的好運啊。

                次日,惴惴不安的李稚提前一個多時辰來到了清涼臺國子學,他站在門口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走上前去。門人應該是事先收到了消息,聽他報上了名字,忽然看向他。

                李稚走了進去。

                賀陵已經在等著了,他依舊穿著那身裁剪利落的靛藍色長袍,孤立在堂中手里翻著本舊書,辰時的陽光照得半個屋子亮堂無比,見有人進來,他回身坐下了。

                李稚低下身行禮,“見過賀大人。”

                遲遲沒有聽見聲音,李稚慢慢抬起頭看了一眼,老人披坐在堂前,“你稱呼我什么?”

                李稚看著他,“老師。”

                賀陵的眼睛因為眼疾呈現出淡淡的灰色,但并不渾濁,他居高臨下地審視著李稚——這個他新收的學生。

                學生不能夠同老師對視,這在法理上被視為無禮,李稚本想要低下頭去,但就在那一瞬間,他心中忽然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他沒有低下頭去,而是與賀陵對視著,讓對方能夠完全看清他的眼睛、以及他想要在他眼睛中看清的一切。

                賀陵擱下了手里的書。

                “去隔壁吧,以后每天辰時都要準時過來。”

                “是。”

                李稚臨退下前,他還是沒有忍住,問了賀陵一個問題,“老師,您是如何得知我的名字?”

                賀陵想起了那人的囑托,道:“你認識京州府尹林良隱?”

                李稚一聽這名字,立刻想起來了那位曾經力薦他去盛京做官的老府尹,“是林大人寫信向您推薦了我?”

                賀陵瞧著他,沒說是,但也沒否認。

                李稚明白了,拱手道:“學生告退。”

                等李稚轉身離開后,賀陵在堂前坐了半晌,忽然笑了笑。

                這世上才華橫溢的少年很多,能有李稚這種機緣的卻是少之又少,還希望這孩子不要辜負了他們的惜才之心,也盼望將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年輕人不被淹沒,吳越大地百花齊放,人才沒有門戶之見,到時這國子學才真的能夠擔當起“國之學府”的名聲。這既是自己的心愿,也是那人請自己來做這國子學祭酒的初衷。

                道阻且長啊。

                李稚很快適應了在國子學當差的忙碌日子,每日上午讀賀陵批給他的書,下午去國子學閣臺聽那些學士們議論政事,晚上回去寫論策與文章,這一天下來甚至比在府庫當差時還要忙。閑的要在家挖池子養魚的楊瓊每次見著忙得團團轉的李稚,他都覺得仿佛見到了一株正在抽長的草木,再過個十幾二十年,這就能長成一棵能背靠乘涼的新大樹了。

                楊瓊對李稚還是相當看好的,自信地說,他看人的眼光向來很準。

                國子學有仕宦閣臺的傳統,這里的學生都是出身名門望族的世家子弟,老學士與講師大多在三省兼任實職,老師平時會為學生們講解政論,學生們雖然還未擔任官職,但經常會寫論策提出建議,有時國子學還會請一些朝中大臣來為學生講課,大家坐在一起閑談論道,氣氛很是融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