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騎在馬上,對他這邊的千軍萬馬隨意地笑了一聲:“糧草還沒燒干凈呢,我怎么可能讓路?
“不過烏蠻王,你們動作慢了啊。讓我一頓好等,快等睡著了。”
蒙在石:“楊三郎,你不過百人騎兵,而我方大部隊千余人,你以為你能攔住我?即使借著地形優勢,你也阻攔不了我!不如早些投降,少些損失。這樣向你們首領匯報的時候,面上也能好看些。”
楊嗣垂目,臉上浮起似是而非的笑意。
再緩緩抬頭,楊嗣目光和蒙在石對上。
二人眼中都是殺意,都想起南山那一次沒有結束的戰斗。
楊嗣一字一句:“可惜我這人不求戰報好看,只求和烏蠻王一戰——來吧!”
話音一落,他率先縱馬奔前,身后的兒郎們緊隨其后。烏蠻王那邊也毫不猶豫,一手揮下,千軍沖出。
兩只軍隊在峽谷中撞上,天上無月,盡是夜戰的好時機!
--
楊嗣憑借地形和極強的機動性,竟真的在這口袋型的峽谷方位阻攔住了想沖出去的敵軍。
楊嗣也是戰意酣暢,領著隊伍打得淋漓。不斷有人投降,楊嗣這邊的百人也不斷被拉下馬。而楊嗣一往無前,英勇之勢,讓敵軍駭然,竟在敵軍中重開了一個口子。
蒙在石:“圍住他!射他下馬!活捉了楊三郎,對方就不戰而潰了!”
楊嗣大笑。
雙方交戰,林中飛鳥惶惶飛出。楊嗣這般少年豪俠,越戰越是精力蓬勃。數十騎兵圍著他,都不能讓他下馬。然而隨著時間拖延,楊嗣這邊到底是人少些。四方箭只亂射中,終于讓楊嗣座下的寶馬轟然倒地。
敵軍振奮:“他終于下馬了!沖!”
楊嗣從馬上躍下,在地上翻滾,躲開四方踏來的鐵蹄。他才起身,一匹馬就向他揚蹄踩下,將他壓了下去。連蒙在石都臉色一變,心想楊嗣要是被馬踩死了,就難向大魏交代了。
而只是這么一瞬,眾人聽到馬一聲凄慘長嘶,轟地被摔倒。而一個少年人槍上沾著血跡,借馬倒下之勢從地上躍起。那倒在地上的馬,腰腹下被槍捅破,血流如注,看得周圍人都一陣駭然,臉色蒼白。
他們看怪物一般地看向眾馬包圍著的楊三郎。
長發掠下,沾在臉上一綹,馬血濺上面龐,楊三郎持槍而立,他一人之力,倒讓包圍他的數人遲疑,不敢迎上,怕自己的馬也受傷。
蒙在石一看就知道這些烏合之眾又在心疼馬了,他神色不變,喝道:“你們又犯糊涂了么!這是大魏提供的馬,不是我們自己的!演兵只要作戰,不必考慮外在因素!”
蒙在石刀指向楊嗣,厲喝:“我們千余人,百匹馬,還拿不下一個失了馬的楊三郎么?!”
浪塵掀滾,楊嗣長.槍在手,眾馬開始圍著他轉。他目中光閃爍,盯著時機,隨時準備抓住機會沖出馬陣。然而這一次蒙在石親自指揮,那種錯誤顯然不太可能犯。楊嗣很快放棄那種可能,當馬上的刀.槍揮來時,他開始尋機搶馬。
蒙在石開始煩躁:“楊三郎,現在還不認輸?”
楊嗣朗笑:“大王可是著急了?拿下我,大王才能回援!大王不若另走一路吧!”
蒙在石:“找死!”
--
蒙在石因一時意氣,被楊嗣等不過百人堵在這里。但是很快蒙在石意識到,意氣用事不可取,這里的地形本就不利攻,楊嗣又這般強硬……真要在這里堵兩個時辰,恐怕營地那里徹底淪陷,自己就要反勝為敗了。
蒙在石咬牙:“收兵!我們走另一道!”
楊嗣笑:“大王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當我們這般隨意么——”
楊嗣手中槍擲出,讓人驚駭,沒想到他領著這么少的兵,守也就罷了,還敢攻?!
然而冷靜下來,蒙在石完全不受楊嗣的擊。一邊讓部分人堵住楊嗣等人,一邊開始撤退離開峽谷。楊嗣這邊戰得厲害,然而對方千余人要走,他也是真的留不住。
大批軍隊撤出峽谷,另走一路。
楊嗣一身血跡,立在峽谷前的空地上,倉皇數人跟著他。有的已經投降,有的還堅持著。然而烏蠻軍隊已經撤走了。
他們惶惶地想:他們這是……任務完成了?
幾人看向楊嗣,茫然中幾許激動:“三郎……我們這一路,是勝了么?烏蠻王逃了?”
楊嗣沒回答他們,向后退開三步,跌跪在地。他握著槍的手隱隱發抖,臉上的血照著眼睛,襯得一雙星眸更加野性難馴。
楊嗣長舒口氣。
向后倒下,躺在了地上喘氣。
他忽然大笑:“老子贏了——!”
眾人愣住,然后紛紛笑起來,三三兩兩地坐下,開始說笑,又調笑同伴怎么那么快認輸。峽谷中的氣氛變得歡樂起來。不管演兵結果如何,反正他們這一路是立了功的。
沒有了煩惱,峽谷中少年們笑聲朗朗。楊嗣仰躺在地,喘著氣看頭頂星空。
星辰灌天,云翳遮月,之前被戰斗嚇飛的鳥群,小心翼翼地回歸。
楊嗣閉目,好像仍能感覺到方才熱血沸騰的感覺——
戰斗,戰場。熱血,寶馬……這一切,都讓他迷戀。
--
蒙在石趕到營地,糧草已被燒光,尚領著魏軍直接投降。
天蒙蒙亮的時候,魏軍全部戰敗,立在己方烈火燒后的營地上,烏蠻王所領的使臣軍隊,成為了這場演兵的勝利者。
使臣這邊氣氛松懈下,十分高興,只等著演兵結束。
蒙在石卻臉色不好看。
他問旁邊高興的人:“還有半天時間,我們糧草完全被燒光,你們想過這半天時間,這么多兵馬,吃什么喝什么嗎?”
下屬茫然四顧,道:“……都是二郎使詐,我們一開始沒顧上糧草。”
有人樂觀道:“那頂多餓半天,無所謂。”
蒙在石淡漠地看著這批自己所領的烏合之眾,道:“真正戰場上,斷半天的糧,兵力就要落后一半,魏軍要是再來襲,我們就完了。”
有人不高興道:“反正是演兵嘛……再說,我們是全勝。烏蠻王何必這般苛責?”
蒙在石抱臂看他們:“魏軍三次兩番來騷擾,就是為了麻痹我們,好到最后一次魏軍真正攻營的時候,我們反而放松了警惕,讓他們贏了。我們大部分贏了這場戰,卻連續在兩個小地方吃了虧。你們管這個叫全勝?”
眾人無話。
蒙在石不再理會他們了,抬步走向營地,查看糧草到底被燒得怎么樣,還有沒有剩下的。然而他若所料無差,尚不可能給他剩下。
果然沒勝。
站在徹底被燒干凈的糧草營前,眾人興奮之后,開始煩惱要餓肚子的事。蒙在石嘆口氣,默然無。
這場戰爭雖然己方勝利了,但是得餓半天肚子……總有一種雖勝猶敗的感覺啊。
尚,楊嗣,甚至包括……主動摧毀己方陣營,給騎兵列陣空地的韋樹。
這幾人若是成長起來,將是勁敵。
然而蒙在石回頭看這些使臣,見他們無一人察覺,都只在煩惱餓肚子的事。蒙在石搖搖頭,不再和這群烏合之眾多說話了。
--
第四日演兵結束,眾人向太子和秦王匯報情況。太子和秦王向使臣團道辛苦,對己方的落敗也不以為意。之后二人領著諸人去見陛下。
太子道:“父皇也一直在等著你們演兵的結果。無論輸贏,今晚犒賞眾將。無論是二郎等大魏將士,還是烏蠻王所領的使臣軍隊……父皇說爾等都是少年英豪,還為爾等寫了詩寫了文,讓人譜曲,供世人傳唱。”
蒙在石看向那幾個大魏少年,笑道:“如此,我這個異族人,倒是能活在你們大魏人的傳奇里了?”
太子笑:“恐怕如此了。大王可愿意?”
蒙在石半開玩笑的:“自然是愿意的。與諸位大魏少年將軍交手,讓我不覺感慨大魏人才輩出,讓人壓力極大。本王正要以此為動力,回到烏蠻后也得改進兵力了……可不能輸給大魏啊。”筆趣庫
另一使臣在旁問:“大魏皇帝在哪里?”
太子悠然遠目:“文斗那邊已經結束,也在今日宣布結果。父皇去看六妹主持的文斗了。”
--
于是傍晚之下,眾青年少年一起下樓,共同騎上馬,在太子帶領下,一路馳騁,前去拜見皇帝。
樂游原本是廣闊平原,和長安城中街市樓閣的鱗次櫛比全然不同。不怕傷到尋常百姓,眾人便放開韁繩,信馬而行,縱橫長道!
何等肆意灑脫。
--
而一處閣樓中,皇帝靜坐,望著自己的幼女。暮晚搖紅裙雪膚,坐于他旁邊,正在評定文斗的結果。
而皇帝看著她,正如這幾日每日都長久盯著她那樣。暮晚搖初時被皇帝看得心里發毛,這幾日下來,已經習慣皇帝的眼神。
宣布大魏贏后,暮晚搖正要揮手讓人退下,然而使臣團中的人卻有不服的。
有人說道:“我們真的比大魏文才差那么多么?公主殿下憑什么能做判者呢?難道公主對我們比的所有才藝都是個中高手么?”
皇帝似笑非笑看向他們。
暮晚搖抬目,望向諸人,冷淡道:“不算個中高手,但都略懂。怎么,你們要我下場?”
使臣中一陣騷動,然后推出一人:“這是我們中彈琴彈的最好的,公主殿下評說‘如彈木頭’,我等聽著實在不服氣。想知道那不是木頭的彈琴,是怎樣的。
“我們知道公主殿下箜篌一絕,便也不敢自取其辱。只要殿下在琴上讓我們服氣,殿下的判定,我等絕不質疑。”
皇帝饒有趣味地看著他們,也心中一動:昔日暮晚搖被說“才樂雙絕”。然而這些年不見暮晚搖再折騰這些,她的箜篌彈得還是那般好,只是琴技可有生疏?
暮晚搖看向他們,果斷道:“夏容,取我的琴來。”
--
楊花和榆花在空中飛舞,如飄飄飛絮,如片片落雪。
黃昏下,數馬奔騰,直向閣樓行來。
道上貴族男女們、尋常百姓們聽到馬蹄聲,連忙讓開繞路。他們看到一群年輕男女騎馬而來,飛卷花葉,向皇帝所在的閣樓奔去。
那馬上的青年、少年,郎君、女郎,都是俊美之相。如此豪氣風流,青春年華,讓人生起欣羨。
有認出來的道:“這不是烏蠻王么?演兵已經結束了?誰贏了?”
有人掰著手指頭數人頭:
“那是烏蠻王蒙在石,那是楊三郎楊嗣,那是二郎尚,那邊是韋七郎韋樹……咦,怎么還有女子?是趙五娘趙靈妃啊。”
“他們都從演兵場上剛剛退下么?”
眾年輕男女騎馬從人前一掠而過,到了皇帝所在的閣樓前,馬一一停了下來。
天地闃寂,他們聽到樓上傳來琴聲,不覺抬頭去看。
看到丹陽公主坐在窗下,手撥動琴弦,汩汩琴聲從她纖纖指下揮出,曲調悠然中,帶幾分肆意殺氣。
天上層云密密,紅霞滿天,女郎坐于高樓,彈琴之際,低下眼睛向他們看來。
尚、楊嗣、韋樹、蒙在石,趙靈妃,都怔然而望,聽著悠然琴聲,如同置身高山流水的玄妙世界中。
--
楊花飛絮滿天飛,霞云切切宛如織,琴音繞梁躍清泉。
有美一人,坐于高樓。望之悅目,見之心喜。
永不能忘。
--
霞云滿天,天幕暗下。燈籠漸次點燃,燈火搖曳。忽有內宦打斷諸人的暢想:“陛下傳膳了——
“諸位隨老奴上樓吧!”.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