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選擇在這種時間開業呢?”
吳正友覺得很好奇。
“呵呵,我這個農家樂定位就是外來客和本村人。”
本村人?
本村人有什么市場潛力?
“我們村的經濟水平不錯,年輕人都出門在外做工,家里都是老人,過年的時候團年啊,年酒啊,過壽、結婚之些都要辦酒,以前是請廚子,現在可以直接到我們農家樂來訂餐,又方便又省心。”
“王老板,你這個想法真是高!”
吳正友為他豎起了大拇指,看看,這種發財的路子別人就想不到,他卻能看清楚。
臘月到正月間,正是請客的高峰時段,過生的,結婚的都扎堆,下鄉做廚的廚子更是接都接不過來。
村里出現一個農家樂,這確實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事兒。
“他就是腦子里亂想,人家愿不愿意來還難說呢。”
王大嫂覺得男人就是傻,什么話都往外說。
同村里的確實有這種需要,但是,還真不一定會來。
為啥?
就是因為不想讓你賺錢唄。
他們寧愿錢讓外人賺也不會看著同村的你發財。
“誰說不來的,我已經接到了單生意了,年二十九的年酒,六桌。”
“你吹牛吧?誰呀,我怎么不知道?”王大嫂疑惑的問男人。
“杜總,杜大嬸家的紅英姐,前兩天她路過進來看了看,聽了我的想法后說很不錯,然后她就支持我,先訂餐了,我都收了兩百塊錢的定金了。”
“噢,杜大嬸家年年都是請的鄧廚子在她家做團年飯,今年來我們這兒辦?”
“是啊,紅英姐說自從杜大嬸去了山莊后,家里是要啥沒啥,過年團年請廚子在家里做啥都得買,還不如請到我這兒來辦。”
“王老板,恭喜你啊,還沒開業就有訂單,這是生意興隆的好兆頭。”
“多謝吳書記回頭還請你們多多幫我宣傳宣傳。”
“必需的,肯定宣傳。”
吳正友很看好王書海,這就是干事兒的人,說干就干,沒有前怕狼后怕虎,沒有猶豫。
當初說要拆他家的房子,人家也是相當的大格局,沒有坐地起價漫天要價,更沒有阻止。
村里村民們要是都這樣該多好啊?
“王老板,王大嫂,你們先忙,我先走了。”
“還沒坐一會兒呢,咋又走了,歇歇吧,再聊聊。”
王書海還有事兒想請吳正友幫忙。
“不坐了,我得去柳家橋那邊處理了一個糾紛。”
當村干部,不是在處理糾紛就是在處理糾紛的路上,吳正友也是路過這兒趕緊的進來說上幾句。
“柳家橋那邊有啥事兒?”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