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姐,回來了啦。”
“回來了,回來了。”
當年帶著女兒逃難似的離開家鄉的趙大瓊,在外面闖了三十多年,雖然中途也回來過幾次,但沒有哪一次有這么激動。
歲月到底不饒人,六十三歲的趙大瓊臉上也爬滿了皺紋,雙鬢頭發也開始花白了。
“大姨在屋里呢,下雨天,我不讓她們出來。”杜紅英遞給去一把傘:“中午就在山莊食堂吃點。”
“行,這山莊蠻好的,娘總說食堂的飯菜好吃,愿意住山莊。”
“是啊,住在山莊里她們老姐妹每天聊聊天,溜溜圈,一起吃飯一起看表演一起鍛煉,她們都很習慣這樣的生活。”
說真,老人們能住進山莊給年輕人減輕了很多負擔。
杜紅兵和田靜都孝順,但是二人都是搞事業的人。
若冬梅娘思想不轉變只愿意住在通安村老家,都快八十歲的人了,誰放心得下啊?
兩人下班就得急吼吼的趕回村里,得煮飯洗衣搞衛生忙得團團轉。
但現在則不一樣,兩口子下班早可以開車過來陪著幾個老人吃一頓飯聊聊天,然后再開車回城里休息,一點兒也不用擔心老人沒人照顧。
“我都想退休回來住了。”趙大瓊笑道:“紅英,你說我回來開廠的事怎么樣?”
“大姐,你先歇兩天,考察一圈,你要覺得行就干,不行就算了。”
杜紅英是真的很佩服大表姐活到老學到老的這種精氣神。
當年那個被打得鼻青臉腫僅上過小學兩年的農村婦女,早已脫胎換骨,說得一口流利的外語,走過世界上十來個國家,能和老外口若懸河談生意掙外匯……
“嗯,蘭勇也是這樣想的,他呀,還是不想我一個人回來,他說留他一個人深市他會不習慣。”
趙大瓊笑道:“他讓我問你呢,準備什么時候讓浩然接班,他才有退休。”
“這事兒得讓他和浩然交接,我是不管的。”
杜紅英心里覺得是有點對不起蘭勇的,生產隊的驢都不帶這么使的,一使就是三十年不放手。
公司交到誰手上都沒有交到他手上讓人放心。
哪怕是現在很多的職業經理人什么的,杜紅英和他們中的少數幾人打過交道后總覺得不是那個味兒。
怎么說呢?
做企業講究的是就是盈利,賺錢,這本無可厚非。
當企業做到一定的程度后,那得承擔起社會責任,包括對對員工、消費者、環境、社會公益、和政府的責任,而杜紅英的企業文化也是這樣的。
但是,有幾個職業經理人所作所為讓她很不放心。
她做的企業承擔了很多的社會責任,比如在傷殘退伍軍人的工作安排上,有一個職業經理人就提出了質疑,覺得在社會上招人性價比更高,為此還洋洋灑灑寫了數篇的企劃報告。
蘭勇傳真給她看后,杜紅英問蘭勇的想法。
很幸運的是,兩人都不改初衷,改革順應時代發展無可厚非,但是改掉了他們當初想要資助這一特殊群體的想法絕對通不過。
為此那位經理人還痛心疾首,覺得每年損失了一大筆的盈利。
殊不知,杜紅英公司每年都會有一大筆的專項基金為傷殘老兵服務的。
所以,三觀不同不為謀,更不敢把自己的企業交給他們去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