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您可真行啊!”
趙浩然聽了親媽的打算后就在那兒扒拉著:“您投資三百萬把廠建到鳥都不拉屎的地方,您有想過運輸嗎?”
杜紅英看著他,一年運五六百萬斤的鮮水果出山比一年運三十來萬斤梨膏出山,哪一樣更方便?
“媽,您不就是想幫那個村脫貧嗎?一共六百二十三戶,共五千人不到,你還不如直接分給他們算了,人均收入一下就能達到一千一年了,也能脫離貧困線了。”
“再一個,那么深山老林的,你還不如直接花幾百花把他們全都遷到山下去住。”
“滾蛋。”杜紅英瞪了他一眼:“讓你搞一條生產線,你就在這兒給我說東說西的?”
整體搬遷,四個字多簡單。
那可是六百二十三戶人家,不是六百二十三口人。
就如深山村那邊一樣,一個村子還遠比這兒人數少,政府也有政策補貼但是老人們照樣只想住在山里面。
對他們來說,山里才是家,才是根。
山下只是年輕人拼搏地方。
再說了,都搬山下去了,靠什么吃飯?
坐吃山空,山里還有點水果還有點土地種菜,到了夏季還能進山撿撿菌子……他們到了山外不僅人均五百元收入不保,估計更艱難,畢竟水電氣這些開支也不小。
“媽,不是我不搞,我是怕你搞不起來,把生產線建在深山而且說建就要建,您這也太搞笑了一點兒……”
“別給我說那么多,就說這條生產線你建還是不建,不建我就找別人了。”
“建建建。”趙浩然投降:“我媽有錢,我媽任性。”
那是,老娘在股市一不小心就又撈了一把,三百多萬的投資,她可以。
杜紅英也問過杜紅兵,紅兵說梨膏潤肺、滋潤咽喉、清肺化痰,確實有藥食同源的功效。
樂樂檢測過,杜醫生證實過,再加上山里的老人代代相傳下來的東西又能錯到哪里去。
所以,她不顧趙浩然的阻止建生產線,讓洛俊這邊選可靠的人才進山去指導工作。
“一來可以將水果轉化成商品運送出來變現;二來也可以把富余的勞動力用起來。”脫貧攻堅戰就得多條腿走路,太單一的不行。
“對了,再招六個老師進山去把村小帶起來。”
山外的村小慢慢走向關門的時候,這個山里的村小卻依然還可以維持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村民們太能生了,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小孩。
村小不缺小孩,缺老師。
“嫂子,聽胡校長說山里的家長不重視學習,女孩子一到十歲左右就輟學回去帶弟弟妹妹了……”
洛俊很心疼的,貧窮落后想法也就很愚昧了。
“那還不簡單,咱們辦廠啊,想要進廠的前提就是要讓家里適齡的孩子都去上學,不上學就不給進廠機會。”杜紅英道:“山里太山了,村民們又都散居,上學的孩子都提供免費午餐,再找一個阿姨給孩子們做飯;住得太遠的,來山里上學單邊行程走一個小時以上的提供免費住宿,學校再修幾間像樣的教室和宿舍……”
就沖著中午這一頓免費的午餐也能將孩子們留下來。
是的,同樣是一個村,山外的自然村可能就方圓幾里路,而山里的一個村,可能是翻了一座又一座山,明明看得見喊得應的人家,走路還得走大半天甚至一天。
杜紅英就親眼所見,兩戶人家吃飯就端著碗坐在自家院壩里面對面聊天。
但是,你敢信,從這家到那家你得走一天。
為啥啊?
兩家人各自住在山頂上,從山頂下到山溝,再從下溝爬上另一座山的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