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英……時代拋棄我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啊?
她真沒想到服裝廠接收到這么一個任務還這么復雜。
“那個村小長期缺老師。”
村長現在還是本村一個初中畢業的中年男人任校長,而更多的時候他一肩挑小學幾個班的所有課程。
時不時會有支援山村的志愿者來當十天半個月的老師,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在被現實打敗了。
因為山里沒網沒信號:電視看不了電話打不通。
年輕人已經習慣了用電腦上qq,也習慣了有事兒沒事兒打個電話發個短信什么的……得,一來這兒就變成了山頂洞人了。
所以,獻完愛心就趕緊的走人。
留下來……從來就沒想過。
鎮上中心校也會派老師來支教,教完一學期絕對不會來教第二學期,憑啥呀?輪流著來唄。
所以,鐵打的村小流水的老師。
老師缺也就算了,連學生也缺。
杜紅英和洛俊方師傅一起去村小看到了那里的情況。
教室還是挺完善的,好歹有六間教室。
但是每一個年級的孩子人數都不一樣。
有多有少,而六間教室里,只有三間教室有老師。
校長姓胡,胡校長現在還是代課老師,拿著三百八十元一個月的工資,時常接受著老師的變動和學生的流失。
“男孩子好歹還能學到高年級,一年也總有那么一兩個能去鎮上讀初中的;女孩子一般讀兩三年書,有個十歲左右就不能讀了,就得回家干活兒。”
“這么小能干什么活兒呀?”
“家里不是還有小的弟弟妹妹嗎?他們的孩子都是大的帶小的……”
難怪他們敢生一群!
所以,山里山外帶孩子也和三十四年前一樣保持著傳統習慣。
“女孩子到了十六七歲就開始物色人家了,十八歲大多數已經當媽……”
好好好,果然和三四十年前一樣,當年自己也是十八歲出嫁十九歲當媽。
只不過,現在再來看就覺得女孩子們可憐,都還沒去見過外面的世界就要圍著鍋灶轉,自己都還是孩子就已經是孩子的媽了……
要改變這些,還是得上學,可是,家里人卻不同意她們上學,而她們也覺得上學不好玩,很辛苦……
所以,還得從根子上改變家庭觀念,這又談何容易啊?
這一環一環的,千絲萬縷的,剪不斷理還亂,純純的就是一個個死疙瘩!
“杜總,洛廠長,方師傅,請吃梨兒。”
“山里別的東西沒有,就是果樹多,特別是梨樹,都是老品種,口味很還好,您們嘗嘗。”
胡校長招待客人的還是校門口的梨兒。
“是,這梨兒果感不錯。”杜紅英就想好東西不被看見就沒有價值了。
“是,梨兒口感不錯,我那七十多歲的老媽每年都用梨兒來梨膏,二十斤梨兒熬一斤梨膏,清肺熱潤喉化痰很好……”
等等,杜紅英突然腦子里靈光一閃,她好像找到了扶貧的好辦法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