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鎮,有史以來第一個房地產公司搞開發,要建一個小區,聽說還會建雙語幼兒園,還有游泳池……總之,很高檔的樣子,今天開業,大家都來看熱鬧。
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
“幸福里,這小區的名字倒是挺特別的。”
杜紅英看到這個樓盤的名字笑說。
“住宅小區就是住家戶,家是幸福的港灣,搬進來就是搬進了幸福里。”
陳桔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這名字還是他那沒文化的媳婦兒取的。
公司人員多方討論,什么維也納什么愛琴灣等等,小年輕們還取了不少的洋名字,陳桔卻不覺得好聽。
私人企業就這點好處,老板有一票否決權。
否決了還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回家都愁得吃不了飯,趙春關心的問了幾句,然后就說買房子的人就是想要一個幸福生活,幸福里不就好了。
幾十號人絞盡了腦汁想出來的名字沒被采用,自家媳婦隨口一提,陳桔就覺得很行。
不得不說,他是帶著點偏愛的。
“今天剪彩請了不少的人哈?”
“領導們有事兒,只有章書記來。”
按照陳桔的想法是想請縣里的王主任他們也來的,但是人家不來是有原來的,大部分是為了避嫌。
章昌旺是這個鎮上的書記,智強建筑公司是他招商引資進來的,這個面子得給。
不過,陳桔還是邀請了不少的人來參加。
白泥村陶瓷廠的陳廠長;通安村服裝廠的洛廠長;云霧山村竹編工藝廠技術總監顧總監……
剪彩的一共請了五人,杜紅英是唯一的女性代表。
當主持人宣布杜紅英的身份時,臺下的議論聲蓋過了掌聲。
“我認得這個杜紅英,二三十年前的時候我還在她辦的加工作坊做過工呢。”
“不是吧,她這么年輕,二三十年多少歲,她就辦加工作坊了?”
“你以為她多年輕,少說也有五十來歲了喲,那時候做工的時候她都生了一對雙胞胎……”
“她做過不少的好事兒,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年有一家人遭了火災,她都捐了一百塊錢呢。”
不得不說,在這個鎮上,杜紅英的名字真的是響當當的。
人群中,一個戴著眼鏡的年輕女子看著臺上的杜紅英眼眶突然間就紅了。
“媽媽,您怎么了?”
旁邊拉著她的手的女兒很敏感,瞬間就感覺到媽媽的不正常。
“我看見我的大恩人了。”
“大恩人?”
“嗯,就是臺上的那個杜總,她是媽媽的大恩人。”
未見其人,深受其恩。
怎么講?
“當年你外公不讓媽媽上學,認為我是女孩子是幫別人養的,讀再多的書都沒有用。”張博士回憶當年已經輟學了:“后來你外公在街上聽了這個杜總說一定要讓孩子讀書,多讀書,讀書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能改變一家人的命運,后來你外公就讓我繼續上學了。”
否則,她早就成了打工妹中的一員,小小年紀就在流水線上消磨著自己的青春,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嫁人生子,然后重復著母親的命運。
就因為杜總說了那句話,讓爹回去問她讀書考上大學后管不管弟弟和家里。
她記得很清楚,自己回答是肯定管,還會養老。
于是,爹讓她放下背篼背上書包繼續上學。
深深的知道這個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所以她拼命的學習,不僅考上了大學,還保了研,然后讀博,成為了一名博士,在讀博期間和師兄完婚,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當然,她也沒有失,真的管弟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