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簡簡單單的炒了一葷一素一個湯,杜天全果然是吃了兩口就不想吃了。
“現在是吃啥傷啥,哎……”
杜天全道:“年輕的時候要是遇上炒了雞雜,就這個菜湯湯拌飯我都能吃上兩大碗。”
“年輕的時候能吃卻沒有,現在有你又吃不下。”陳冬梅又給舀了一勺湯:“喝兩口嘛,這個湯鮮。”
“飯前喝了藥,現在又讓喝湯,滿肚子的湯湯水水裝都裝不了了。”
“喝兩口也好。”
拗不過老伴,杜天全喝了兩口,然后搖頭堅持不再喝了。
杜紅英看著這一幕心里很難受:現在最高興的事兒莫過于看著老爹能多吃兩口,不管是湯藥還是飯菜,能多吃一口也能增加點營養,可對他來說,多吃一口都是那么的艱難。
“浩軒好久到呢?”
飯后,杜天全時不時的往外張望:“今天天氣也熱,他們應該也是坐小車啊?”
“是坐小車,還是上次那個司機去接他們回來。”
“那就好那就好,這個天擠長途汽車熱。”杜天全又感慨道:“現在多好啊,條件好了去哪兒都是小車接送,當年縣里的干部都達不到這個標準……”
話說當年,一個二八大杠,車籠頭前掛個黑色公文包,那就是干部上下班的標配。
杜紅英也沒有糾正老爹的話,條件好是也只是少數人,通安村小車接送的也沒幾家人,都是跟了她或者石柱做生意的那幾家,其他的人出行大多數時候還是用的摩托車或自行車。
而且,這還是因為這個縣的經濟一直是全市的龍頭才有這樣的現狀,在其他地方的農村,別說小汽車,就是路能走得平坦都是一種進步。
絕大部分的農村還是羊腸小道,大多數的農戶家庭條件都還很差,出行坐長途汽車也是真的擠,一個車廂里裝得滿滿當當的,腳都站不穩腰都打不直。
在這大熱的天氣擠長途汽車確實是一個很具體的事兒。
汽車拐了一個彎又一個彎。
“師傅,還有多久能到?”
這一次是浩軒在問話。
“你也找不到嗎?”
小清好奇的問浩軒:“你沒來過你外婆家?”
“來過,很小的時候,早就記不清楚了。”浩軒看著窗外一晃而過的樹木和房子:“上次見外公還是亞運會的時候了,都不知道他老人家現在怎么樣了。”
“那我比你幸福得多,我每年都要回去見外公外婆。”小清道:“奶奶走了后,我就跟著外公外婆生活了一段時間。”
“我們長大了,外公外婆就老了。”
“是啊,每年回去看到老人都要蒼老一些,心里挺難受的。”
蒼老是自然現象,大家都一樣。
只是自己才七十三歲的外公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時期了,浩軒一想到媽打電話說的事兒,他立即就遞交了休假申請。
申請倒是批準了,其他什么工作倒不擔心,最難的就是他照顧的那幾個毛孩子,恐怕會出問題。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