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就是這樣子的。”
兩個老人感慨萬千。
杜紅英和田靜相視一眼。
這兩人也是當婆婆的人。
特別是李嬸子,外人眼里也不是省油的燈,但是有一說一,對兒媳婦是好得沒話說。
所以啊,家和萬事興!
季珍也靜靜的聽著,心里想著自己以后選女婿……艾瑪,小年還沒滿三歲,自己操的是哪門子的心?
再說了,自己的閨女要是被人欺負,別說幾千里,就是地球的邊邊上,她也要攆去替她做主。
不對,不該這樣教導,要教她從小不要有給人欺負自己的機會。
季珍有時候想,小年要是像她姑姑趙浩云一樣厲害就好了,那樣自己再也不害怕她被人欺負了。
當然,她也不會同意小年像小姑子一樣入伍,長年累月見不著閨女她會不習慣的。
啊那個李婆婆和外婆聊得很愉快的,東家長西家短,別人家的事兒她們超級清楚,就想這就是家長里短八卦別人的生活了吧,嗯,鄉下的街坊鄰居和京城果然不一樣。
“說起,石墩當爸爸沒有?”
陳冬梅突然想起一件事問。
“沒有,快了。”說起外孫子,李嬸子臉上更高興了:“聽說可能就要這個月底。”
“那先恭喜你要升級了。”陳冬梅問:“之前說石墩回回來辦酒席,又因為那個啥子疫不讓回來辦,現在呢,是要連著滿月酒一起辦了嗎?”
“不辦,石墩說他們有訓練,下半年有比賽,忙不過來。”李嬸子道:“我還在想呢,到時候我就把我喂的雞這些殺了帶去城里去,我去伺候他媳婦坐月子。”
“嬸子,您也一大把年紀了,到時候讓石墩請個阿姨幫忙就行。”
杜紅英勸說道:“更何況現在的年輕人習慣與我們那會兒不同,您去照顧她您搞得辛苦不說,她可能也不適應。”
說真,杜紅英絕對不主張老年人去照顧月子。
這要是有個磕了碰了,那就得不償夫了。
“哎,不一樣。”李嬸子道:“要是紅梅他們還在,我是不用操這些心的。你想嘛,生一個娃娃,婆家一個人都不在那里就不像話了,閑話不要拿給別人講,我們該做的還是要做到。阿姨肯定是要請的,我現在上了年紀了,煮個飯也是丟三落四的,經常都忘記放鹽。”
“你不要說你,我也是一樣的。”陳冬梅道:“炒的菜要么沒鹽味兒,要么就咸得很。現在我們紅英和小靜在家里,我灶房都沒進了。”
“你才是福氣好喲。”
“都有福氣,都有福氣。”
說到這些陳冬梅就沒再展開說了,反正,她福氣好是通安村公認的,她也覺得自己有福氣。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老頭子……哎,老天爺總是見不得人太圓滿!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