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珍是真沒吃過這些苦頭。
從小就在京城長大,家境條件也優渥,她的活動范圍從來沒超出過十公里,出門旅游就是飛機,專車接送坐車時間也不會超過半小時。
哪知道,跟著趙浩宇回老家,居然是西南的山咔咔。
坐了飛機不說,還要坐汽車。
汽車跑的是高速公路,全程無紅綠燈,依然坐了幾個小時,整個人都腰都要廢了。
“媽媽,好久到老祖祖家?”
小年也坐不住了,睡了醒醒了睡,睜開眼還是在路上。
“我也不知道。”季珍看向趙浩宇:“還有多久?”
“胡師傅,還有多久到?”
趙浩宇全然沒有了印象。
主要是他以前回家都是坐的爸爸的吉普車,而且是從軍區回去的,不像這次是在省城回去。
“我沒去過你說的那個地方,不太清楚路況。”胡師傅道:“聽姜總說了一個大概,省城到你們村大約要開六個小時左右。”
“我的天,這么久。”季珍已經傻眼了:“趙浩宇,以后我再也不聽你吹牛了,說什么夏天去河邊釣魚捉螃蟹、逮龍蝦……你這個老家再好玩兒我都不會來第二次。”
聽他說起童年往事好像確實很有趣。
可現實是,從大城市要走到他家都得脫一層的皮。
她只感覺到一個字:累!
當人特別累的時候,哪還有心思玩別的?
算了,這次回來是以看老人為主,自己還是不要抱怨太多。
“差不多吧,你不想來第二次,我也不一定有機會回來一次。”
在回鄉的路上,趙浩宇真的超級懷念小時候在村里放敞的事兒。
一晃眼的功夫,就二三十年過去了。
兒時的玩伴也各奔東西了。
石墩在蘭叔叔的體育公司當教練;高安康,那個傻哥哥早已不在人世……
突然間就很感慨,有些人三十歲功成名就,有些人三十歲還在為生活而奔波,而有的人三十歲的墳頭早已雜草叢生……
家鄉這條路也越來越陌生,家鄉成了他們都不容易回的家。
汽車開進了縣城,胡師傅根據路牌指示又進到了鎮上再到通安村。
“還別說,你們這個村縣整得還挺好的。這個村子好富裕啊,家家戶戶都是兩層的小洋樓,都有院子,還種有花花草草的……”
省城給姜總開車的胡師傅都羨慕了。
“嗯,我知道這個村的經濟很早就發展起來了。”趙浩宇是知道點內幕消息的:“土地還沒下放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悄悄的搞互助組,土地增產,家畜也養得多,村里還有手工作坊。”
“那不得了,我記得很清楚,土地下放前做工分吃大鍋飯,出工不出力,一個個的都磨洋功,土地也不出貨,家家戶戶都挨餓,青黃不濟的時候就吃紅薯玉米……”胡師傅感慨道:“這個村的村長肯定很了不起,那么早就知道搞經濟,知道變通。”
“那個村長就是我外公。”
趙浩宇相當的驕傲,他從小有一個當官的夢想,很大程度都是受了外公的影響
“難怪呢,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崽打洞洞。”胡師傅感慨道:“你外公都是老干部,所以你們這些子孫后代也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