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有喜的事兒沖淡了杜家幾分憂愁。
趙浩然來村里不僅陪外公,還在找舅舅談生意。
“讓我出藥方你出資,一起合伙開中藥廠?”
杜紅兵有點懵:這外甥還真敢想啊。
“舅舅,你是不知道,島國的漢方藥有多行銷……”
趙浩然將自己在島國看到的情況給杜紅兵說了。
“看著他們的藥價我眼睛都直了,這些原本是我們中國的寶貝,就是被國內一些無知的所謂名人和別有用心的媒體給帶歪了,導致了中醫中藥的沒落,我看著痛心疾首,我覺得,我有義務站出來做點對社會對中藥有益的事兒。”
“哪能像你說得這么簡單啊。”
杜紅兵是中醫院的醫生,很多東西看得清楚得很。
建以后中醫就被極少數的人打壓,甚至提出了“中醫是封建醫”、“廢醫存藥”的思想,規定中醫必須通過西醫考試才能執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醫被禁止執業,新中醫的培養被禁止……
后來雖然被糾偏過來了,但是中醫還是沒有獨立行政權,發展一直沒有起色。
現在社會上還流行著很多對中醫有偏見的論,中醫藥學在高等教育上已完全被西醫化,他們把中醫藥的原汁原味徹底破掉,這種錯誤思想讓中醫只有繼承、發揚和提高的路,完全沒有了創新的可能。
外甥異想天開的想要辦中藥廠,這是錢多得沒地兒可燒嗎?
“舅舅,您知不知道?現在南方的疫情已經控制住了,而且有了非常有效的處方?”
“這個我當然知道。”
作為中醫人,杜紅兵是相當的驕傲。
“這個有效處方是呂炳奎老先生他們團隊開出來的。”
趙浩然點頭,他更明白舅舅知道的信息有限。
實際上是因為中醫無法參與這個疫情救治時,呂炳奎老先生親自請纓,并組織醫療小組,由應光榮起草,呂炳奎和馮理達簽名上書國務院,對中醫介入此疫病治療過程起到了關鍵促進作用。
“中醫遭遇到了制度陷阱和資本陰謀,發展很艱難。”
趙浩然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從中嗅到了商機,而且,又是對傳統中醫的保護和傳承,他認定一定行。
這次回來兩個目的,一個是陪陪外公,第二個就是游說舅舅的加入。
“你讓我想想。”
杜紅兵是真的被這個消息搞得有點不知所措了。
“爸,我覺得表哥說的這個事兒可行。”
樂樂回來也研讀了兩本老爹從師公肖爺爺那里遺留下來的行醫手札。
就感覺讀行醫手札和讀教材完全是兩回事兒。
“你……”
杜紅兵很想說你懂什么,后一想,孩子還小不能打擊她的積極性:“你不知道,我精力有限,文化水平也沒有你們那么高,很多東西都是一知半解的,制藥開藥廠不是搓幾個藥丸子的事兒,要經過科學研究的……”
中醫院杜醫生每周休一天的假,其他六天都是滿號,而且還可能加號。
看完一天的病回家,能沒累癱全是因為他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要照料。
特別是爹生病后,杜紅兵下班時間稍微早一點能回村時都會開車回村里。
回來就給爹把脈斟酌改藥方,然后守著熬藥再哄著他吃一點……總之,這段時間他已經分身乏術了。
趙浩然說的生意不是不能做,以他的精力和本事是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