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衣服啊,還行。”放松了警惕也就樂意指點迷津了:“房東是街尾21號院子的鄧啟智,他家要供兒子出國,不僅賣鋪子,還要賣院子呢。”
“好的,感謝你啊,大嫂。”
“謝啥,你要真買了以后我們就是鄰居了。”
“對對對,以后是鄰居。”
杜紅英決定和孫大嫂一起去找房東,文菊和曉曉就留在這里觀察人流量。
一個小時有多少人經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有個數據。
孫大嫂不愧是本地人,很是會打招呼,找到房東說明了來意,鄧先生就將她們迎了進去。
“鋪子是急售要現金,你們如果誠心要的話我們就談,如果不誠心也就不耽擱彼此時間了。”
“鄧師傅,我們找上門來肯定就是誠心要的,只是價格?”
“價格有兩個,一是單獨鋪子的價,一個是加上我這個院子的價。”
杜紅英環顧了一下,這個院子小是小了點,但是位置還是不錯的,最主要的是,院子打理得很有格調。
“鋪子加院子一共多少錢?”
杜紅英尋思著這兒離鋪子近,要是買下來了還可以存放貨物,也可以出租啊。
再有就是給紅衛買院子的時候她明顯感覺這幾年京城的房子一年價格比一年高。
“鋪子加院子,一共六萬六,這是我的最底線,一口價。”
孫大嫂倒抽了一口冷氣。
六萬六,那是什么樣的人家才有?
別說六萬六了,就是六千六她砸鍋賣鐵都拿不出。
貧窮真是限制了她的想象。
“能立即過戶嗎?”
“當然能,這是我們家祖傳的私產,不是單位分的房子。”鄧啟智道:“實話告訴你們吧,要不是我兒子要出國,我是不會賣的。”
“那房子賣了你們住哪兒?”
“兒子說他先出去,等穩定下來了就把我們也接出去,我們先住單位分的那間宿舍里去。\"
又是一個為了兒子出國賣房子的,杜紅英突然間就發現:近年來京市人好像很流行出國。
真正是舉全家之力把兒女送出去。
這在農村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兒。
農村人的觀念就是你自己有本事出去就出去,沒本事就在家里窩著。
砸鍋賣鐵供你一個人,家里人還要不要生存?
“為了孩子真是付出很多。”
“誰說不是呢,當父母的只想孩子好,孩子需要我們就盡量幫忙吧。”
“那行,我希望現在就去過戶可以嗎?”
杜紅英看了一下時間,下午三點半,還在工作時間內。
“你真要了?”
不僅鄧啟智,就連著在旁邊看著的孫大嫂都驚訝了,兩人異口同聲。
“買東西講究的是緣分,這個院子我一看就不錯,我這個人也很干脆,既然你是誠心賣我也就誠心買,因為明天我要走了,所以希望今天把手續辦完。”
鄧啟智自然是求之不得。
從看房到辦完手續,前前后后共花了三個小時。
孫大嫂看得目瞪口呆的。
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文菊這個姐姐好有錢!
“小菊,這個院子也交給你打理。”杜紅英道:“到時候可以堆放貨物,你們也可以搬進去住。”
相對于文菊住的這個院子,位置更好,出行更方便。
“姐,不用的,我幫你把院子租出去吧”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