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我們從挖挖機挖出來的散土中就翻撿、拼接出可辨識的器物216件,其中完整的陶瓶、陶罐、陶碗、陶勺子共計169件;挖出來的石碑不是墓碑,而是紀事碑,從上面的銘文、書法、紋飾、雕刻都頗具文學藝術價值……”
專家說話文縐縐的,用數據說話有理有據,章昌旺只想知道能不能繼續開發。
“結合你們借來的縣志來看,這一片地地下有大量的文物,我們研究建議:原址進行保護。”
得,不能開發!
早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只不過聽到這個結論的時候心總算是徹底死了。
章昌旺只希望陳總那邊能找到他想要地重新擇址開發。
而這一片地,他感覺是一個燙手山芋。
原址保護談何容易。
就這幾天,聽說這兒有古董,可把那幫小年輕忙壞了。
要不是派出所的同志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輪崗,沒準兒那些陶陶罐罐都被抱走光了。
挖出陶陶罐罐的時候,很多老百姓都在問有什么用?
有懂行的人就說別看黑不溜啾的,年代越久越值錢,甚至連破碎的陶片也值錢,讓大家伙兒都開了眼,紛紛想起家里的豬油罐鹽罐罐,第一次有了陶罐罐也是古董的概念。
“我們要在這一區域進行大規模地調查與發掘。”
章昌旺只想知道對自己鎮上有什么好處。
在得知可以建陶文化博物館后,他心里總算舒坦多了。
這至少也是萬安鎮上有了一個聽起來高大上的建筑物,嗯,不錯,也讓未來更有了競爭力。
就在章書記和考古專家論論的時候,那邊場地內又傳出了轟動的聲音。
“怎么了?”
“章書記,他們發現了烏木。”
烏木?
“挖挖機挖出來的那一堆散泥土中,他們刨出來了一根五米左右的烏木,而且很明顯是被挖斷了的,還有一部分在泥土里埋藏著的。”
專家們興奮的往場地上跑,章昌旺也跟了過去。
好吧,專家到底是專家,要自己這種外行來看的話,就感覺是一根爛木頭而已,誰能想到它毫不起眼的外表下實則比黃金還貴呢。
書中自有黃金屋得到了具象化的體現了。
所以還是要多讀書,多長見識。
看看,當初挖挖機挖出來的時候可不就當爛木頭埋在里面,壓根兒沒想到會是很值錢的東西呢。
“這兒有樹根遺址,如果沒猜錯的話,還會有大量的烏木存在。”
有考古人員興奮的喊。
越刨越有東西,這地方,保護,必須保護。
縣文物局都不夠格了,市文物局來了,將原本出讓給智強建筑公司的這一塊商業用地收回,要進行全方位的考察研究。
于是乎,萬安鎮的老百姓更熱衷于趕場看熱鬧了。
主要是,真的很熱鬧。
那些考古隊的人拿一把鐵鍬一把刷子,坐在小凳子上刨啊刷啊。
“說是有古墓,挖到沒有?”
“怎么沒有,昨天就挖到兩座呢,好神奇棺材都還是好的……”
杜紅英聽到這些消息就越發覺得當初大意了,讓陳桔走了彎路。
結果陳桔倒也無所謂了。
主要是,文物局找他談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