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兒媳婦坐月子,杜紅英也會偷懶。
孩子有專業的月嫂管,她只在孩子醒的時候抱抱逗孫女玩玩兒。
只能說,養孩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養法。
這月嫂給孫女做什么撫觸按摩,又給小嬰兒游泳什么的,杜紅英以前是聽都沒聽說過。
想當年,她生浩宇浩然追求的就是肚子不餓著,兩個孩子有奶水吃就好;現在的孩子打娘胎里出來就要“早教”,還給放什么輕音樂,還要放英語放詩歌。
杜紅英并不覺得有什么用,但也絕對不阻止。
那啥,花了錢別人家的孩子享受到的自家孩子也就不能缺,你愛咋整就咋整唄,只要不整出問題就行。
倒是鄭雅麗,不管月嫂干啥都她全程陪同學習。
然后悄悄的告訴杜紅英。
“等我們帶著果果回西南的時候這些事兒我就能自己做了。”
果然,沒做幾天,鄭雅麗就敢上手了,讓月嫂吳阿姨在旁邊看著指點一下就行了。
不需要自己做動作,吳阿姨自然也樂意,一個勁兒的夸鄭雅麗很聰明。
不得不說,鄭雅麗是真的很聰明。
有一句話說得好,上帝為你關上一道門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鄭雅麗是聾啞人,但是她的學習能力領悟能力模仿能力都超強,這一點杜紅英都甘拜下風。
杜紅英怕自己跟不上年輕人的腳步,也很愛學習,還特意去新華書店買了幾本育兒指南之類的書籍,當然,就她那老花眼翻了幾頁就只能放一邊,最后鄭雅麗拿來看了,還仔細的做了筆記。
毫不夸張的說,鄭雅麗雖然是新手媽媽上路,各項技能真的堪比專業的吳阿姨。
“小麗,你不用這么辛苦的,你要覺得吳阿姨帶得好,可以讓她一直跟著我們去西南。”
荷包里有錢,請一兩個阿姨完全不是問題。
就像這次鄭雅麗回來坐月子,一個阿姨就負責買菜打掃衛生洗衣服之類的;這個吳阿姨就專門負責管孩子和小麗的飲食問題,比如月子餐要怎么搭配才有營養之類的。
這事兒,她也只負責動口,杜紅英動手。
也不是杜紅英享不來福,主要是小麗喜歡吃她做的菜燉的湯,兒媳婦最需要自己的時候就不能撿懶。
當年在老娘沈大娘那兒學的那些廚藝簡直就是壓箱底兒的絕活,哪怕不怎么做一上手也是得心應手。
“不行,我問過吳阿姨了,她就是西南來的人,她說好不容易在京城有了這么一個好工作,不愿意再回西南去。”
杜紅英……人的思維是無法改變的。
像她們這種月嫂,是有中介機構的,這家的任務結束又去下一家。
如果能有雇主長期雇傭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而且,跟著自己家未必還會虧待她?
都說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墻腳挖不倒,這位吳阿姨就是挖不倒的那一個,沒辦法,人各有志,她不愿意去就算了。
“那回頭我們再去請一個阿姨就是了。”
鄭雅麗點頭,是得請阿姨,母乳喂養孩子每天晚上都要醒幾次,她出了月子就要工作,肯定不能將自己的精力全都拴在孩子身上。
杜紅英也是這樣認為的,每一個人的價值是不同的。
就像鄭雅麗,她是做設計的,她的每一個作品都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若是將大把大把的時間花在孩子身上而忽視了她個人的社會價值,那就得不償失了。
都說婆媳相處久了就會有矛盾,但是杜紅英和兒媳婦鄭雅麗相處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很是愉快。
早說過,一個人日子過得好不好看臉色就知道。
這個月子鄭雅麗能吃能睡,心情愉悅,初為人母的興奮勁兒在她臉上綻放,讓她更加明艷動人。
比起當姑娘時的稚嫩天真,這會兒更穩重更有了少婦的韻味兒。
杜紅英有時候看著兒媳婦那張臉都在想:浩瀚那小子啊,真是有福氣了。
人是不禁念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