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南下打工的姑娘不少,據說也掙錢,就是用時間換金錢,加班加班的干,一個月有三四百的工資,比國營單位的正式工都強。
也有少部分的姑娘出去一兩年回來大變樣,走的不再是群眾路線,直接高高大上。
根據趙嬸子說的這些話,李嬸子大抵知道是個什么情況了。
“我們石墩說娶媳婦過日子,也不要好能干,就是老實本分賢惠善良就行。”李嬸子立即就婉拒了羅家媳婦:“主要是我們石墩就是個老實人,三棍子都打不出一個悶屁來,和你侄女可能不合適。”
“哎呀,李嬸子,這夫妻是配不齊的,石墩內向不怎么說話,我們曉燕口才好能說會道,互補,正合適呢。”要是侄女能嫁給石墩那肯定能享福,羅嫂子自然不放過這樣的好機會,竭力推銷羅曉燕。
“你們侄女是哪一年的?”
“我侄女啊,今年十八歲,能干得很,十六歲就出去打工了。”
“小了點,不合適。”這一次李嬸子直接拒絕了:“石墩說了,要找一個和他差不多大的,比他小的會嬌氣些,他不會哄人。”
一而再,再而三的說不合適,是人都看得出是在推辭,羅嫂子臉上掛不住,站了起來借口說有事先走了。
前腳一走,后腳趙嬸子就連忙開口。
“李大嫂,說真的,那個羅曉燕你才不要去沾染。”
話里有話,讓大家自己去展開聯想。
“嗯,不適合我們不談。”李嬸子心里也是敲響了警鐘,看來找一個合適的外孫媳婦還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啊:“石墩這幾年也有訓練有比賽,沒時間談,我們只是先看著點。”
正說著話,院門外走進來幾個人。
“二姨,我們來給你拜年了。”來人看到杜紅英歡喜得很:“紅英姐也在,真好。”
“呀,是秋葉一家子呀,李霞李麗也來了,快進來坐。”
大年初一,陳秋葉一家提著禮物挨個兒送,給家人拜年。
“我們只放三天假,今天給老李家的祖先上了墳,就趕著去了一趟陳家灣給舅舅他們送年禮,然后就去大姨家,結果大姨不在家里。”
“你大姨還在深市呢,你沒告訴她們?”陳冬梅問陳秋葉。
“我之前聽說他們要回來過年呀,所以就特意去看看,結果去看到門是鎖起來的,院子里草都長到一人高了,趙大林兩爺子都沒回來住過。”
“他們可能生意忙嘛。”
對趙大林父子倆,親戚們內心里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別去染沾上他們。
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爺倆都一個德行:有點錢就能蹦跶三尺高,把錢搞完了又繼續去掙,總之,就不是過日子的人。
“大姐要回來過年?我沒聽說過呢?”陳冬梅道:“好久說的?”
“我也記不得了,之前聽大瓊說的。”陳秋葉道:“聽說趙哥身體不好,吵著要回老家。”
聽說趙永昌身體不好,陳冬梅心里一個“咯噔”。
“趙哥今年八十幾了?”
“八十二了。”陳秋葉一聲嘆息:“哎,都老了喲,都不年輕了喲。”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