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硬是操不完的心噢。”
冬梅娘聽到杜紅英說朱衛全的事兒哭笑不得:“你像你爹,別人的事兒憨扎勁兒,自己的事兒都不管。”
自己的事兒?
自己啥事兒?
“京城那幾個小子打電話給紅兵了,說想你和妹妹了,讓你去京城看他們,你們要不去他們就回村里。”
“我就知道這幾個一放假就要出幺蛾子。”
小子們哪里是想她啊,是想通安村的娃娃,想那漫山遍野的樹梢和鳥窩,想小河溝里的螃蟹,想田里的泥鰍黃鱔……在京城上鋼琴培訓課哪有在鄉下香?
其實她之前也想讓趙家派人送幾個娃娃回鄉下的,但是老太太說孩子們得學點音樂,這個暑假上鋼琴課。
關于孩子的教導這個問題杜紅英從來沒有發權,畢竟她上輩子就是一個農村婦女,這輩子接觸到的東西越多越發知道自己的不足,面對趙家那么強大的家族在孩子教育上更是一點兒也不敢摻,隨便他們怎么安排。
結果呢?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對策,孩子們打著看她的旗號想要造反。
“這么小的娃娃學啥子鋼琴嘛,放假了就讓他們耍。”陳冬梅的想法卻是不一樣:“看你們姐弟仨沒學啥子不一樣考起了大學?”
杜紅英……我要怎么給我娘說這不一樣不能比啊?
四個小子送到京城由趙家人教導她是省心得不得了。
當然,成績也是讓她這個當媽的自嘆不如。
人家文武都來,這會兒學點音樂也挺好啊。
別像自己一樣五音不全,唱歌能把老黃牛嚇跑。
“小娃娃還是不要逼得太緊,長大了就知道要了。”冬梅娘自認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娃娃的方法:“你看紅衛小時候多淘,整天和李紅運他們幾個滿山跑,小學成績也不好,但是上了初中上了高中就不一樣了……”
杜紅英哭笑不得,杜紅衛的不一樣還是因為當年羅成來家里和他聊天引導啊,再加上哥哥姐姐姐夫未來嫂子都是榜樣,都是大學生呢,他要是不讀一個大學都不好意思的感覺。
當年和羅成聊天就發誓要考羅成的大學,有了奮斗目標和方面自然就不一樣了。
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紅衛那么幸運有人指引。
還有一點,老爹是從生產隊長干到公社干部,經常來家里的客人也都有文化有分量,杜紅衛耳濡目染肯定也會想著自己長大了要有出息。
不像上輩子爹是木匠,杜紅衛最后也落了一個打工的下場。
家庭氛圍真的很重要。
別的不說,四個小子回村里和石墩他們玩兒很多時候他們占主導,哪怕地頭蛇石墩呢也要聽他們指揮,為什么?因為聰明啊,見識廣主意多,無形之中就自帶號召力了。
“算了,我去看看他們吧。”杜紅英笑道:“既然他們想我了,那我就帶著小五滿足他們的愿望。”
“人家幾個娃娃想回來耍。”冬梅娘也想外孫了。
“我去京城,順便看看老娘和你干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