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這些事情,蚩族人又對蔣禹清發出了邀請。以朋友的身份邀請她去蚩族做客。
蔣禹清微思量一番后,就答應了。如果在這個敏感的時刻能夠拉攏蚩族人,顯然對大夏接下來戰略發展有莫大的好處。
既然是上門做客,就沒有空著手去的道理。
他們大多都是質樸的百姓,以打獵和在山腳下很少的土地上種植一些糧食作物為生。常常忙活一年下來,僅能勉強填飽一家老小的肚子。
因此蔣禹清準備的禮物也都非常的實在。兩車糧食,一車肉還有一車酒和布匹,這些都是蚩族百姓們用得上且急需的。
還有一份重禮,被她收在靈境里,介時看情況,再決定是否拿出來。
蚩族的老族長和大祭司帶領幾位族老,親自在山下迎接她。
見了面雙方熱情的互相問好,蔣禹清隨即被他們邀請上了一架竹轎,被四個蚩族壯漢抬著上山進他們的寨子。
據說這是蚩族人迎接貴客的最高禮節。
到了寨子門口,立即有貌美如花的年輕姑娘端著托盤,唱著歡樂嘹亮地山歌,送上了攔門酒。
蔣禹清一行亦遵照他們的習俗,一一喝下。
蚩族人為了款待蔣禹清一行,特地殺了一頭珍貴的牛,做了很多蚩族人的特色美食。晚上還舉行了盛大的篝火晚會。
晚會上,蚩族人圍著篝火,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年過古稀的老族長,背出一捆打滿了結的麻繩,掛在柵欄的鉤子上,借著火光在編織什么。
蔣禹清一邊啃著美味的烤兔腿,一邊靜靜的看著他打結。
無涯小聲的問蔣禹清:“繩節有什么作用嗎?”
蔣禹清道:“蚩族人沒有自己的文字,所有事情都是老一輩口耳相傳。
為了記錄他們不斷遷徙過程中的大事件,就用繩子打結記事。一結一束,一記一事。他打的不是結,是在記錄他們本民族恢宏的遷徙歷史。”
無涯真心的佩服她:“夫人,您懂得真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