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一發不可收拾。什么毛衣、圍巾、手套、襪子、帽子之類的都就出來了。
其中有一個名叫“羅織”的姑娘,真不愧她的名字,織的東西又快又好又漂亮。
她說,她從小就喜歡這些東西,這可比認字和辨別藥材強多了。
蔣禹清心中一動,覺得將來她可以開一間毛線鋪子,把這姑娘放過去當師傅教人們學織毛衣絕對行。
其她人若是有別的天賦也行,并不一定非要限制她們學醫。本來,她的初衷,也只是想讓她們都有個安身之處。
她當時就同羅織說了自己的想法,羅織十分高興的表示,如果她真開了毛線鋪子,她愿意去當教授織衣的師傅。姑娘們都很羨慕羅織的本事。
蔣禹清道:“也別羨慕她,以后你們若是也有別的興趣或是特長,也可以跟我說。我盡量把你們都安排到合適你們的崗位上去。”姑娘們歡喜的應下了。
上回弄來的毛線并不多,現在開店的話,肯定不夠。但是給自家的親朋好友們做身衣服的毛線還是夠的。
于是蔣禹清就托姑娘們,給自家的父母和遠在京城的師父師兄及帝后太子和青州老家的親人等,各做了一身毛衣毛褲,外加圍巾手套襪子等配了個全套。
蔣文淵的最先織好,上身后直呼又輕又暖,可真真是個好東西。
聽說,這些都是那綿羊毛織成的,蔣文淵對來年草原那邊養綿羊的事情又重視了幾分。
這樣新奇又好用的東西,不但她身邊的閆嬤嬤和二玉喜歡,就連她娘身邊的四個丫鬟包括她娘陸氏在內都起了濃厚的興趣。
蔣禹清只好新自去找了羅織過府,教她們織毛線。
隨著時間的推移,織好的東西越來越多。蔣禹清把東西一套套裝好,貼上名字,分別送往了京城和青州老家。
她想等東西到的時候,京城那邊冷還能穿個一個來月,老家那邊暖和,怕是只能試一試,就只能收到箱底等到今天冬天再穿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