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蘇輕宛就收到消息,安平伯夫人已在牢中自盡,這事是她早有預料的事,不知為何,心里悶悶的,堵得慌,復仇分明是一件痛快的事,為什么她卻覺得沒那么舒坦,這是為什么?是她太過殘忍嗎?
安平伯和兩位兒子都去牢中看過安平伯夫人,她心中也了然,必然是安平伯和兩位兒子打算犧牲她來保全家族,在整個家族興衰中,個人的榮辱無足輕重,安平伯夫人雖是自愿赴死,可臨死前必然是心如死灰。
不管是誰遇到這樣冷卻,殘忍的夫君和兒子,都會死不瞑目。
她的心情也就消沉半個時辰,陸璟上朝后,她就去謝家商行,馬車經過南北街時看到安平伯夫人和兩個兒子接回安平伯夫人的尸體。蘇輕宛坐在馬車上,馬車掛著攝政王府的標識,無人不識,但凡在街上遇到王府的馬車,除非是長公主,否則都要退讓三分。
可大宛也有死者為大,生者要給死者讓路的不成文規矩,且出門撞見出殯,棺木都視為不詳,青云有些怨氣。
她是猜得到安平伯會去接安平伯夫人的尸體,特意挑選了這條路,從京都府尹回李家,不可能經過這條路,他們還特意繞路過來,反倒是故意來堵她家姑娘,青云真是惡心壞了,掀開簾子就想罵人。
蘇輕宛淡淡說,“不必,讓路!”
死者為大,不管安平伯是無心的,還是有意來惡心她的,她都不在意,她想要的結局已得到,沒必要有這樣的意氣之爭,她是新婚,也不宜撞白事。
勝利者妥協原則,她沒必要和李家當街鬧起來,否則輿論會更難堪。
安平伯是希望蘇輕宛鬧起來,只要她敢堵李家的棺木,京都百姓的唾罵就能淹死她,他的幕僚也建議他利用夫人的尸體挽回名譽,李家越慘,百姓就會越同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