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教授眼睛放光,也壓低聲音回他:“清大化學系的,你說呢!”
趙振國追問:“您認識?”
應教授搖了搖頭,“我不認識他,但我認識他導師...那是化學界的泰斗。”
導師?艸!這姓劉的老師還是研究生?
趙振國心中大為震驚,他怎么也沒想到,眼前這位主動找上門來的劉老師,竟然是清大化學系的專家。
可這種人物,怎么會在一個高中當化學老師?
看來這個劉老師背后也有故事,搞不好還是被他導師給牽連這種。
他趕忙站起身來,對著劉有福深深地鞠了一躬,滿臉歉意地說道:
“劉老師,真是對不住啊,之前我還對您有所懷疑,實在是沒想到您有如此深厚的學術背景。您能來幫我們,是我們廠的福氣啊!”
劉有福怎么能看不出趙振國對自己的試探,但這人能這么坦坦蕩蕩地道歉,著實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劉有福連忙站起身來,扶住趙振國,笑著說:
“別這么客氣,我就是覺得在你這廠子里干,可能比較舒服。咱們現在趕緊把方案完善完善,爭取早日把這個項目拿下。”
應教授在一旁也附和道:“對對對,劉老師說得對。咱們趕緊回實驗室,把剛才沒說完的方案繼續討論下去。”
三人一同走出辦公室,朝著臨時實驗室快步走去。
一路上,趙振國心中感慨萬千,他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場小小的誤會,沒想到卻意外地迎來了一位科研大咖。
回到實驗室后,大家圍坐在一起,劉有福繼續闡述自己的方案。
他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地講解著每一個細節,不時還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將復雜的化學原理變得通俗易懂。
在劉有福的指導下,窖泥的恢復速度明顯加快。
原本那些困擾大家已久的難題,一個一個地被攻克。
整個團隊士氣大振,每個人都充滿了干勁,仿佛看到了項目成功的曙光就在前方。
——
老楊就像照顧寶貝一樣,時刻關注著壇子的溫度和窖泥的情況。
每天都會小心翼翼地看看培養皿里的窖泥有沒有什么變化。
到了第五天,老楊像往常一樣,輕輕揭開培養皿,眼睛瞬間瞪大了,興奮地大喊起來:“有變化了!有變化了!這窖泥好像沒那么酸味兒重了!”
劉有福一聽,趕緊湊了過來,仔細一瞧,臉上也露出了驚喜的神情:“還真是,這顏色好像也有點不一樣了,比之前鮮亮了點。”
他仔細看了看窖泥,又用專業工具檢測了一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錯不錯,看來咱們的辦法起作用了。這窖泥里的微生物已經開始慢慢恢復活性了,繼續保持,過不了多久,估計就能恢復正常了。”
有了這種好消息,趙振國終于可以安心回家過年了。
此時他還不知道,這壇窖泥后來最終也沒有恢復成原始檢測報告上的數據,但是卻成就了另外一樣東西...
也算是歪打正著了。
——
這是趙振國重生以來的第二個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