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寒門輔臣 > 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朱收緊的海禁

                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朱收緊的海禁

                海運?

                李敏、黃肅等人連連搖頭。

                唐宗魯嘆了一口氣,直道:“海運有利,我等如何不知。只是,不說這海利不容易來啊,就說陛下那里也不答應啊。何況在四年時,陛下下了一道旨意,命靖海侯吳禎籍方國珍所部溫、臺、慶元三府,及蘭秀山無田梁之民,凡十一萬余人,隸各衛為軍,且禁沿海民私出海……”

                顧正臣聽聞,心頭微微沉重。

                洪武六年,朱元璋還沒有罷寧波、泉州、廣州三市舶提舉司,但大明王朝的海禁,已經開始了。

                開始的時間,是洪武四年。

                穿越晚了一步嗎?

                顧正臣暗暗握了握拳頭,朱元璋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也是一個匡興漢族、了不起的帝王,但他本身的學識與眼光有限,不知道海權的重要性。

                大明時期的海權,關系的可不是一個王朝的興衰,而是一個民族的興衰,是東方與西方氣運所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西方國運的轉折點,大致就在于明代,在于航海事業。

                正是因為海禁,中華文明錯失了對外了解的窗口。

                當然,直接將國運的衰落歸咎在老朱海禁政策上是不道德且不正確的。

                事實上,即使給了大明觀察世界的窗口,也未必會通過這個窗口學習太多,吸收太多,轉變太多。

                洪武時期,老朱作出海禁政策,并不能說完全錯誤,拋開原因直接說結果是不合適的。

                老朱關閉大海,不是自我封閉的需要,而是自我保護的需要。

                很多人不了解明初時期的海禁背景,大明開國初期,張士誠、方國珍殘余勢力頻頻騷擾朱明王朝,還與“海道”勾結,對沿海地區構成了極大災難。

                一些史料記載:

                “張士誠、方國珍余黨導倭寇出沒海上,焚居民,掠貨財,北自遼海、山東,南抵閩、浙、東粵,濱海之區無歲不被其害。”

                這里的“無歲”,指的是每一年!

                別說老朱時期了,就是后來的朱老四,鄭和堪稱航母級別的艦隊出航時,一樣面臨著海賊的襲擾。比如縱橫大海,歷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海賊王陳祖義。

                不過老陳后來被真正的航海王鄭和給收拾了。

                這些鬧事的不在少數,動輒就是幾千人,上萬人,乃至數萬人的規模,已經不是小股勢力,也不是小打小鬧可以解決的。

                在大明主要精力放在元廷身上時,大海的問題只能擱置,禁海閉關,成為了減少沿海損失、減少百姓與海匪勾結的一種政策選項。

                只是這種政策,是對內臣民,而不是對敵人,所取得的效果有限。

                除了海上敵對勢力的威脅與襲擾,大明也沒空搞什么遠航貿易,休養生息,鼓勵墾荒,大規模屯田,發展農桑這才是正事,別說什么遠航貿易,甚至連商業也頗有些“不屑一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