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山后來回想,那一日朱云的臉色紅得如天邊霞色一般,而自己終其一生,也不曾再見過這么美的霞色。
由于陳山的上書諫,一改往日成規,恰因陳山授爵龍驤公,故此此事也被稱為龍驤變法。
朱云初登大寶,自是百廢待興。
而想要立威于朝野,最好的辦法就是一舉擊潰瓦剌兵。
所以這件事情,陳山是義不容辭,他總督三路兵馬,自此更是親自掛帥出征。
炎明新國,無論是財力還是兵力都已經匱乏到了極點。
陳山雖然想辦法從豪門大戶里榨取出了一部分,但對于現在的情形來說,終究還是有些杯水車薪了。
全國能抽調出的兵力,只有八萬。
而這八萬兵馬不可能全部為陳山所用,其中五萬要鎮守各郡。
所剩三萬,還有留下一萬拱衛京師,僅剩兩萬人馬,便是陳山這個兵馬大元帥所能統御的全部兵力。
不過好在瓦剌軍一仗打得士氣全消,他們礙于朝中命令,想退又退不出去,于是只能盤桓于炎明邊界。
對于瓦剌朝廷來說,炎明按理來說應該是反手可滅的存在,但不承想,一戰打得人馬折損大半。
若是此時再退兵,瓦剌朝中自然是交代不過去的。
耶律止每每想到此處,便心中煩惱。
此次大舉進攻瓦剌,損兵折將尚且不說,而且還一無所獲,若是回朝,少不了斷論一個失職之罪。
況且朝廷也不準備讓耶律止回去。
于是便又增兵五萬發往了炎明。
如此前后又集結了八萬人馬。
耶律止雖然對于炎明所研發出的火器畏懼不已,但他料想,炎明國內是斷然抽不出多少人手的。
眼下能出兵四萬,已經是極限了。
所以在絕對的優勢之下,他不相信炎明還能有所勝算。
先前攻城,火器展現了絕對的優勢,現如今在城野邊塞之中。長槍快馬的沖擊,使得火器根本占不到多大的優勢。
有了這種覺悟之后,耶律止絕不愿輕易進兵,他在邊城盤桓已久,時時劫掠邊民,燒殺搶掠,他此舉只是為了逼炎明出兵。
而如果就這么僵持下去的話,炎明勢必是不占優勢的。
瓦剌一步步蠶食,勢力只會逐漸做大。
所以陳山苦思冥想之后,還是決定舉兵出擊。
出王都,蔓延戰線一千八百里。
其中九郡十八縣。
柔然、果州、王碩、胭脂、泉冶、百濟、蘭庭、樓山、大衍。
王庭就在大衍郡中。
而瓦剌兵此時正盤桓于柔然。
陳山從大衍出兵,行軍二十日。
三軍奏報如鵝毛一般飄蕩而來。
這些奏報都是從王庭轉奏,想來朱云已然是看過這些奏報,但拿不定主意,所以才會發給陳山。
陳山看著跪在堂中的信使,他眉頭緊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