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開片啊?”
不但肥成詫異,其余兩個貨也同樣瞪眼。
電影。
膠片電影。
沒錯,這時候的電影與后世的數字電影拍攝完全不同。
后世,你拿著一個5dmark2單反就能完成除了高速拍攝的所有的拍攝任務。甚至5dmark4出現后直接可以連接手機,用手機當監視器,什么鏡頭都無所謂。拍電影海報比數字攝像機還清晰。
可現在不一樣。
膠片電影門檻太高!多高?幾層樓那么高!
器材限制、膠片限制、技術復雜,都要這行無比苛刻,行業擇人!
所以,對于一般人來講,拍電影的工作真的屬于非常高大上的謀生手段,真正的技術工種。
很多人以為重生就能拍攝電影?
實際這就和重生寫劇本賣錢搞什么對賭協議一樣扯淡。
《功夫》包租婆罵裁縫那句話送給這些人正合適:
一日是兔子,終生是兔子。套條白短褲也掩蓋不了你里邊穿的紅內-褲,白里透紅!
膠片電影的攝像機巨大,操作極其復雜,且使用繁瑣。
各個鏡頭怎么切,機位如何埋,場景如何處理,根據環境、劇本、角色心理、光線來處理鏡頭。這些,屬于拿錢吃飯的手藝。
膠片時代,一個攝像助理都見功夫。
后世電影學院攝影系,上來基本功訓練先是換幾個月膠片。
膠片盒1000尺一盒,攝影機上的則是400尺一盒,需要規定的35秒內,黑暗中盲換下膠片,往里再導入400尺,快速一噴鏡頭,然后eaction(開始拍攝)。
膠片當然不能見光,一曝光就廢了。
一部電影,一共多少尺膠片?
按一部電影90分鐘算,也就是5400秒,攝像機每秒24幀。電影都選擇35mm拷貝,大約2000-3000左右,一盤掐頭去尾,能拍4分鐘。
不算沖洗、拷貝費用,這就是4.5萬-6.5萬左右,廢片率用非常牛叉,降到最低的31,大約要15萬-20萬。
你廢一盤,你說導演和攝像師傅會不會上來就是一腳。
想吃盒飯?食屎阿你!
這個時代的港島電影拍攝速度快,不單單是后世說的一些因素。膠片太貴,浪費不起也是其中一條原因。
前一世,小鮮肉們演技不過關?ok!無非多費點功夫。摳圖?ok!念12345?ok!總之多拍幾條好了,反正數字拍攝。只要有時間,導演無所謂。
這時候不行,導演不會重拍。拍不好就挨罵。劉德鏵軋戲三部戲拍攝,一天被罵十幾回,抱著經紀人哭。下次拍攝,摔的全身酸疼、胳膊淤青都不敢動,直到導演喊卡才敢挪動一下。
此時的港島電影圈,片比能達到15就屬于良心超級大制作。比如李翰祥去內地拍片,把中影廠都驚到了,這t-m-d絕壁大投資、大卡司!一群中影廠、北影廠、青影廠的全都跑過去參觀。
第一學人家大導演如何拍,第二看看土豪用膠片的盛景。
這是真事!
所以,這時候讓你拍攝十個月你也拍不了,沒那么多膠片。當然,你要是叫王佳衛那另當別論。
墨鏡王拍攝片比把投資商坑死那是真坑死。
一部《東邪西毒》他拍多久?三年半!
演員虐的死去活來不說,投資商更是差點跳樓,就差雇人去砍死這個撲街。不是劉振偉這些朋友撐他,墨鏡王可能變鐵拐老王了。
一部電影,膠片錢就花上千萬,只能說王佳衛不是在拍片,真的是一捆一捆的燒鈔票玩藝術。
就因為此時拍電影不像數字電影那么簡單,所以吳孝祖的話確實有些驚駭世俗。。
“有問題嗎?”
“沒有。”羅東眨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