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兩個國家之間,分歧是非常小的。在許多地方都有合作的可能,完全沒有敵視的必要。”李樂說著就擱置了前面兩個話題,開始討論其余的事情。
其實,這一次艾德禮來德國,是有求于德國的——英國國內本來在戰爭之前就有本土的“納粹黨”在活動,現在這些黨派又活躍起來了。
隨著戰爭的結束,還有戰爭之中英國的戰敗,得到了德國支持的英國納粹黨,已經蠢蠢欲動,正在影響著英國工黨等老牌政黨的統治地位。
在德國國社黨內部看來,既然英國那邊有“同志”,那扶持同志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就好像當年墨索里尼扶持德國的國社黨一樣,這是同志之間的友誼,也是讓英國加入軸心國成為牢不可破的盟友的合理手段。
當然了,如果按照此時此刻英國的弱小還有德國的強大來說,干涉英國內政,德國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只不過,究竟要支持誰,和誰一起構筑大歐洲聯盟,選擇權在元首和國社黨,不在英國國內。
如果從可靠性來說,其實選擇英國的納粹分子更忠誠一些,但是李樂對這些極端分子本身就很頭疼,所以沒有什么好感。
畢竟他身邊就有一群每天都祈禱著要殺光猶太人的瘋子,他糾正這些瘋子已經很心力憔悴了,不想再多找一些民族主義同志。
而且,在宏觀的角度來看,即便是英國的納粹分子上臺,英國奉行的基本國策同樣不會動搖。
臥薪嘗膽反客為主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而是依舊歷歷在目——德國的國社黨就是被墨索里尼扶持壯大起來的,現在儼然德國的元首才是軸心國集團的一把手,不是么?
如果艾德禮還有他的政府官員們足夠合作,李樂倒是愿意跟他們商量一下,幫忙壓制英國國內的造反派。
畢竟德國和法國的維希政府合作的還算愉快,現在法國已經在開始建造符合德國要求標準的艦船了。
地中海的運輸,除了意大利之外,德國用的最多的反而是法國的港口。
走巴爾干地區實在是心里沒底,那里的游擊隊雖然規模被壓縮到了很小的地步,可畢竟還是存在的一股力量。
“我這一次來的目的,其實是希望貴國可以支持我們的現政府,維持我們的政權穩定。”艾德禮看著面前的希特勒,開口說道。
他見到的元首并沒有人形容的那么的暴戾和難相處,相反還帶著一絲絲的溫文爾雅。
因為現在是德國節節勝利的階段,所以即便是希特勒,也會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來接見來賓的。
“你說的我很明白,可是你們也要清楚,人民的訴求有的時候是不能被壓抑的,熱情的事業有的時候不應該被打斷。”李樂笑著開口回答道。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