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巴爾干地區的4萬名士兵如果成了俘虜,那對于丘吉爾還有蒙哥馬利來說,熱鬧可就大了。
本來在中東地區,英國守軍的兵力就捉襟見肘,現在卻在巴爾干丟了4萬名士兵,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現在撤退,丘吉爾是不會答應你的。”奧金萊克搖了搖頭對蒙哥馬利說道:“一旦我們撤退,希臘還有南斯拉夫,搞不好就投降德國了。”
要知道,現在可沒有什么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也沒有所謂的盟軍一說。
波蘭已經被瓜分,低地三國都被德國占領,法國已經被擊敗,美國和蘇聯還沒有參戰——眼下可不是全世界群毆德國的節奏,而是德國意大利甚至加上維希法國,群毆英國的時候……
如果再失去了巴爾干的希臘等國家,英國差不多就真的成為孤家寡人,在單獨和德國意大利作戰了。
雖然美國在后面援助著英國,雖然德國要提防蘇聯的進攻只能分散力量,可終究在場面上,是英國陷入了空前的孤立。
在這種前提條件下,丘吉爾怎么可能允許從巴爾干撤軍?他甚至在考慮,如何在巴爾干穩住防線,把那里變成擊敗德國的前哨站!
“必須想辦法,讓首相先生意識到,中東戰局的危險。”蒙哥馬利皺著眉頭,憂心忡忡的對奧金萊克說出了心里話。
“比起讓早就已經沒有退路的首相先生意識到失敗已經成為必然,還不如瞞著他行動,先把部隊搶運回中東。”奧金萊克已經做過了一次抗命的事情,所以對這種選擇有些上癮。
他說道了這里,看向了蒙哥馬利道:“指揮官,如果我們不立即行動,幾天之內,隆美爾就會用行動來教訓我們,讓我們知道浪費時間是一件最傻的事情。”
提起在蘇伊士運河西岸蠢蠢欲動的隆美爾,蒙哥馬利就更加郁悶了。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簡直就沒法比啊!
隆美爾得到了德國和意大利大量的物資補給,因為距離的關系,這種補給及時而且數量龐大。
可蒙哥馬利呢?他除了接收到了一批來自美國的武器裝備之外,拿到的最多的補給就是生產自伊拉克的燃油了。
此時此刻,蒙哥馬利在兵力上,確實是超過了隆美爾,不過誰都知道這種數據毫無意義可。
隆美爾在坦克飛機大炮還有彈藥上占有優勢,蒙哥馬利在步兵人數以及燃油上略微超出。
可是,蒙哥馬利手里的步兵大部分都是印度和南非調來的部隊,還有一部分來自新西蘭和澳大利亞。
這種參差不齊的戰斗力讓蒙哥馬利數量上的優勢毫無意義,缺少坦克和反坦克炮的他,甚至連阻止隆美爾部隊渡過蘇伊士運河都做不到。
最近隆美爾的部隊正在休整,意大利的一些非主力部隊,正在向南夾擊蘇丹,將英國在埃及附近的零散部隊驅逐干凈。
要不是顧忌到側翼的安全,還有等待補給,囤積繼續進攻的物資,隆美爾早就越過蘇伊士運河,打到中東去了。
也正因為這樣,蒙哥馬利還有奧金萊克都清楚,他們的防線如同一張白紙,至今沒有被隆美爾捅破的原因,只是因為隆美爾沒有捅破這張白紙的意思罷了。
另外,蒙哥馬利最擔心的事情,還是德國人在塞得港附近修建的野戰機場——如果德國人真的把he-111這類飛機搞到非洲來,那重要的伊拉克油田,該怎么辦才好?
“我上個星期給國內發去了電報,說我們需要大量的新式戰斗機。”蒙哥馬利想到了這里,就抱怨開來:“結果呢?”
他一邊說,一邊捏起了一份文件,拍打了兩下對奧金萊克說道:“結果,皇家空軍給了我20架颶風!該死的!20架颶風!”
不等奧金萊克說話,他就把那份電報丟回到了桌子上:“如果德國人真的轟炸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我能拿來抵擋那些轟炸機的,就只有百十架飛機!”
英國軍隊在北非的一系列敗仗,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丟失了戰場制空權。
德國有斯圖卡在頭頂上唿嘯,有me-109e戰斗機制霸天空,可英國什么都沒有,只能被動挨打。
本土被德國空軍襲擊,一系列針對性很強的轟炸,讓英國喪失了戰斗機生產的大部分工廠。本土防空都捉襟見肘,也就完全沒有了支援非洲的能力。
現在,英國在中東的戰斗機,有美國援助來的40架p-40d型戰斗機,有還在路上的本國生產的20架颶風,剩下的就都是湊數的破爛了。
依靠這樣的空軍,去和德國精良的非洲軍團空軍戰斗,勝負也就沒有什么懸念了……(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