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帝王業 > 千古(大結局)

                千古(大結局)

                昭陽殿有過太多悲傷往事,乾元殿里埋葬了歷代帝王的陰靈。我不愿在前朝的廢墟上重建新的宮室,不愿在熟悉的檐廊下重溫往世的悲歡。三日后,蕭綦下旨將兩宮殘垣夷為平地,另擇吉址修建寢宮,廢棄昭陽殿之名,改皇后中宮為含章殿。宮中舊人飽經動蕩離亂,目睹過太多深宮隱秘。我不忍將他們禁錮在深宮待死,不忍朝夕面對這樣的面孔。三月后,蕭綦下旨將前朝宮人遣出,遣返故鄉。叛臣宋懷恩伏誅,其妻蕭氏以節烈殉難,追封孝穆公主。在我的求懇下,宋氏子女三人因年幼無知,免予涉罪,謫為庶民,隨族人流配西蜀,永不得出。先帝遺骸毀于火中,蕭綦也依我所愿,在皇陵修建了肅宗與承賢皇后的衣冠冢。乾元殿與昭陽殿舊人或死于叛亂,或葬于大火,再無人知道當日的情形。蕭綦并不曾對子澹之死再作深究。一切,都依從我的心意,真正萬事遂心,如愿以償。唯一的遺憾,是哥哥未能歸來。倜儻風流的江夏王,自愿遠別故土,長留在遙遠苦寒的塞北。蕭綦回朝平叛之際,將突厥逐出漠北,直抵極北大荒之地。只差三月,他便能將突厥人一舉殲盡,將這個民族從大地上徹底抹去。然而宋懷恩的叛亂,硬生生止住了豫章王的鐵騎北進,撥轉了劍鋒所指的方向。內亂,終令一代雄主功虧一簣。或許是天不亡突厥,蕭綦得到了江山帝位,卻不得不在最后關頭,錯失平生大愿。踏平突厥,一統河山,是他畢生的宏愿——這一次興師動眾的北伐,終究未能實現這個心愿,此后若興兵事,只怕不是易事了。死戰不降的賀蘭箴終于向蕭綦送上降書,伏乞劃地歸降。歲月改變了每個人,連賀蘭箴也不復當初的絕決,竟能向宿仇低頭。他終究成為了突厥真正的王者,在私怨與家國之間,毅然保全后者。蕭綦受了降表,與突厥訂立盟約,劃地為界。賀蘭箴率殘余部族遠走極北之地,將漠北廣袤豐饒的土地,盡歸我天朝所有。我不相信賀蘭箴會真的服輸,他那樣的人,正如草原上的孤狼,總在伺機潛伏,不到死亡來臨的一刻,永遠不會放棄目標。暫時的歸降敗走,只是為了保存生機。他又一次逃離了蕭綦的羅網,十年間,他們兩人誰也殺不死誰。蕭綦是翱翔在天上的鷹,賀蘭箴卻是隱匿在地上的毒蛇。或許,他還將再次歸來。劃疆之后,蕭綦頒下一道令諭。這一道令諭,改變了哥哥的命運,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亦改變了北方大地的命運。他將寧朔已北,極北以南,劃為七族雜居之地,將戰禍中失去牧群的大批突厥人南遷至寧朔以北,教習耕種,開荒屯田;將在戰禍中失去土地田園的漢民北遷至肥沃廣袤的北方,筑城興商……先以強大武力,令各族懾服,再迫使他們聚集雜居,使其風俗教化彼此融合貫通,必須相互依存,方可生存,最終放下仇怨,共容共存。王者手中長劍雖可裂土分疆,卻割不斷大漠子民對故土的眷戀,割不斷千年流淌下來的血脈之系。寧朔城外的那個傍晚,我曾與蕭綦馳馬塞外,極目四野,望見突厥牧民帳中升起的炊煙。時隔多年,我仍記得他當日的話——“胡漢兩族本是唇齒之依,數百年間你征我伐,無論誰家勝負,總是蒼生受累。只有消弭疆域之限,使其血脈相融,禮俗相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為親睦之族,方能止殺于根本。”彼時,我以為這不過是一個宏遠的空想。他卻終于做到了。和靖長公主蒙先帝賜嫁突厥,卻因兩國一戰絕裂,勢成水火,直至突厥戰敗歸降,也未能舉行大婚,空領了賜婚圣旨,卻未能成為突厥的王后。伶仃紅顏,無處歸依,何處都不是故鄉。遵照盟約,賀蘭箴賜予和靖長公主狼牙王杖,敕封昆都女王之名。從此后,天朝的和靖長公主成為突厥人的昆都女王,從此一頭遙望南方故鄉,一頭守護北方的子民。昆都,即突厥語“守護神”之意。猶記京都細雨下,那個眉目如煙的女子,最后一次駐足回望故鄉……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蒼茫亂世,多少女子的一生也隨之浮沉輾轉。比起那些零落紅顏,采薇已算是幸運之至。昆都女王以守護之名留在了昔日南突厥的王城,改城名為昆都城。雄渾古老的昆都城,靜臥在寧朔以北,漠北以南的廣袤大地中央,統攝七族聚居的三郡四城,與南北相呼應。以女王為神賜的主宰,代替天神守護子民,永世歸附天朝。在神權的背后,是手握三十萬重兵的江夏王,以天朝上國之尊,行鎮撫理政之職,成為北方大地真正的主宰。命運終究成全了顧采薇,或者應當説,是蕭綦成全了王夙,成全了我的家族。蕭綦班師回朝平叛之際,以三十萬大軍相托付,將哥哥留在了北境,永為后盾。從此后,金風細雨的京都再沒有那個倜儻多情的貴公子,天高云淡的塞外長空,卻升起了一只展翅翱翔,搏擊風云的蒼鷹。從前的顧采薇,寧愿遠嫁突厥,也不肯咽下那一口意氣。從前的哥哥,明知錯失所愛,也不肯伸出手去挽回。離亂,卻改變了一切。一同經歷過了生死離亂,兩個同樣固執的人,終于掙脫前塵,換來,換來與彼此的相守。只是,他們為之付出的代價,卻是一生相守不相親。他們可以朝夕相對,卻永無結縭之緣——昆都女王代行神圣庇佑之職,按照突厥人的禮法,必須在神前立誓,以處子終老,永世侍奉神前,以此獲得神靈赦免,免去賜嫁之名,還她潔凈之身。自那一刻擦肩而過,命中便已注定,她終究做不成他的妻子。但至少,他們還有漫漫的時光,可以陪伴彼此左右,可以并駕馳騁在廣袤自由的塞外,可以相伴一同老去……這樣,已經足夠。或許,而哥哥應當感激賀蘭箴的南侵,挽回了他與顧采薇本已無望的因緣;賀蘭箴應感激宋懷恩的叛亂,給予了他和族人最后的生機;子澹也應感激宋懷恩的逼宮,助得他趁亂逃離宮禁,重獲自由。我卻應當感激賀蘭箴當年的劫持,沒有他,便不會促成我與蕭綦的重逢。——這世間事,兜兜轉轉,恩恩怨怨,誰又説得清。建德二年,五月初九。豫章王蕭綦郊祀祭天,于太和殿登基即位,冊立豫章王妃王氏為皇后,大赦天下,改元太初。太初元年六月,蕭綦頒旨,廢黜六宮御制,自皇后以下,不設嬪御。太初元年七月,冊立皇長子允朔為太子。廢黜六宮之舉震動朝野,撼動了歷朝皇統。前朝外戚最鼎盛的時期,也不曾有哪一位皇后能盛寵至此。自姬周以來,歷代君王均依從周禮,采秦漢舊儀。蕭綦登基之始,即下詔革除前朝宮禁六弊,裁奪冗雜龐大的宮廷用度,重置內宮品階。隨后頒詔,“廢六宮,虛嬪妾,不設三妃,唯皇后正位。”在天下人看來,蕭綦待我,已遠遠超出帝王對后妃的恩寵。他恨不能將半壁江山予我,將永世的顯赫給予我的家族,將帝位早早允諾給我的兒子。假如沒有開國的威望,恐怕我已早早被諫官斥為妖后。含章殿上,微風送涼,水晶簾外雖是七月流火,夏日卻仍炎炎如熾。“微臣斗膽,伏乞皇后恕罪,臣萬萬不能照此記述。”殿前伏案記述的史官,第三次擱下了筆,倔犟的伏跪在地,不肯照我口述的字句書寫。我安然端坐,微微闔目,心中微覺感動。我要他寫下皇后王氏,外預朝政,內擅宮闈的罪咎,他卻寧死不肯。白發蒼蒼的老史官,已年過七旬,歷經兩朝更迭,仍是耿介如初。我探了身,欲親自去扶他,卻連俯身一扶的力氣也沒有,甚至比這七旬老者更加虛弱。老史官沉默地伏跪在地,一不發。我嘆了口氣,垂眸凝望袖口上金線盤繞的鳳羽紋路,華美宮緞越發襯出指尖的蒼白。史官比任何人都清楚,縱然皇上有開國拓土,四海咸歸的不世偉業,于私德一事,仍難免為后世非議。身為帝王,專寵椒房已是大忌,況且膝下至今只有澈兒這唯一的皇嗣。蕭綦登基以來,勤政勵治,是我所見過最勤勉的君王。我明白他的心思,即便有禪位詔書,有宋懷恩逼宮替罪,他仍忌憚天下悠悠眾口,不愿被世人視為竊位弒君的梟雄,因而越發勤勉治國,仁厚為民。換取百姓的稱頌容易,換取文人士子的認同卻是最難。那些落魄士人,總是對他“興寒族,廢門庭”的作為耿耿于懷,挑不出他治國的弊端,便私下非議他偏寵薄嗣,總要給他抹上些污名才好。或許在世人眼里,我是專擅宮闈,善妒失德的皇后,霸占君王的恩寵,擴張外戚之勢。唯有蕭綦和我懂得,我們只是在守護一個彼此忠貞的誓。或許對蕭綦而,也是在彌補無窮無盡的悔恨……“參見皇上。”殿前侍從陡然跪了一地。殿外竟然沒有宣駕,不知蕭綦何時已踱入含章殿。除了朝會,他總不愛穿明黃龍袍,仍如舊時一般,長年穿著玄色廣袖的簡素服色。歲月不減他風華清峻,氣度越發雍容。他看一眼跪在地上的史官,眉心微蹙,拂袖令左右都退去。我無奈地搖頭一笑,向來什么事都瞞不過他。“你的悍妒,我知道就好,用不著寫給后人看。”他俯下身來,在我耳邊低語。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瞬時令我紅了眼眶。他輕輕攬住我肩頭,亦不再多説,彼此心意早已貫通。我在他歸來之日病倒,昏迷中,太醫已向他宣告了最壞的結果。許久之后,阿越對我説,她與孩子一起被接回宮中,卻看見蕭綦癡癡坐在榻邊,守著昏睡中的我,滿臉都是淚痕。我終于明白,為何那日一覺醒來,看見他仿佛一夕之間老去了十歲。太醫説我傷病纏身,又受生育之累,憂思之苦,終至油盡燈枯,只怕已過不了這個冬天。我羨慕哥哥和采薇。即便命運弄人,讓他們咫尺天涯,可終究給了他們后半生的漫長時光,讓他們彼此守候。可是,我和蕭綦辛苦走到今天,得來了一切,卻不給我們時間相守。蕭綦從不曾在我面前流露過半分悲傷。他嗤笑御醫的危聳聽,讓我覺得一切都不足為慮,每天只是微笑著哄我服藥。對于我做過的事情,他不再追問;我想保護的人,他不再傷害;我想要的一切,他都雙手奉送到我面前;我的每一個心愿,他都竭盡所能去實現。我亦任性地享受著他的寵溺,坦然背負起悍妒之名,固執守護著最初的承諾。他答應過有生之年決不另娶,這是他許給我的諾。我不要后世非議他的私德,他應該是讓萬世景仰的帝王。那么,就讓史官的筆,將一切惡名歸咎于我,由我來背負這不賢的惡名,而不許任何人破壞我們的誓約。夏去冬來。春至,萬物欣欣,天地錦繡。御醫説我活不過上一個冬天,可此刻,我依然坐在含章殿外的花樹下,看著沁之歡暢地奔跑在綠茵淺淺的苑子里,放飛紙鳶。瀟瀟拍著小手,咯咯笑著,蹣跚去撲那天上的紙鳶。澈兒仰著頭,看那紙鳶也看得出神,在我膝上咿咿呀呀説著我們聽不懂的話語。紙鳶扎成一只惟妙惟肖的雄鷹,盤旋于宮墻之上。那是哥哥從萬里之外送來的紙鳶,他還記得每年四月,要為我扎一只紙鳶。當年的“美人鳶”,不知今年又會扎給何人。隨著紙鳶,還有采薇送來的梅花,那奇異的花朵形似梅花,兩色相間,紫白交替,有花無葉,生長在塞外苦寒之地,永不褪色,永不凋謝。蕭綦説,北境已漸漸安定,哥哥很快可以抽身歸來,入京探視我們。正月的時候,姑姑以高齡壽終,安然薨逝于長樂宮。可惜哥哥未能趕回來,見上姑姑最后一面。爹爹至今游歷世外,杳無音訊,民間甚至傳説他遁入仙山修行,已經羽化而去。正自恍惚間,被沁之歡悅的呼喊打斷,“父皇!”回眸見蕭綦徐步而來,身后跟著英姿挺秀的小禾將軍。沁之的臉上透出粉嫩紅暈,鼻尖滲出晶亮汗珠,故意側過身,裝作對小禾將軍視而不見,卻舉起手中紙鳶,笑問蕭綦道,“父皇會做紙鳶么?”蕭綦微怔,“這個,朕……不會。”我輕笑出聲。小禾亦低下頭去,唇角深深勾起。“父皇好笨!母后,讓父皇學做一只紙鳶給你吧……”沁之促狹的笑容里有著超乎她年紀的敏感早慧。蕭綦啼笑皆非地瞪她。我看向小禾,揚眉輕笑,“不如讓小禾做一只送給你。”“母后!”沁之滿臉通紅,看小禾一眼,轉身便跑。“還不去侍侯著公主。”蕭綦板起臉來吩咐小禾。待小禾轉身一走,他亦低低笑出聲來。瀟瀟挨過來,蹭著他衣角,笑著向他伸出手。蕭綦忙俯身將那玉雪般的小人兒抱在膝上。風過樹梢,吹動滿樹粉白透紅的花瓣,紛紛揚揚,飄落我一襟。我仰起頭,深嗅風中微甜的花香。“別動。”蕭綦忽然柔聲道。他傾身俯過來,專注看我,黑眸深處映出我的容顏。“阿嫵,你是不是花中變來的妖精?”他伸手拈去我眉心沾落的一片花瓣,“竟然不會老,總還是這般美,我卻已有白發了!”他鬢旁果真有了一絲銀白,可説話時的懊惱神氣,卻十足像個孩子;只有同我説話時,他才不會自稱為“朕”。我輕輕扯去他那一根白發,認真地看著他,“是,我就是一只妖精。”他笑起來,捏我臉頰。“妖精都會活很久,所以,我會一直一直纏住你。”我握住他的手,與他十指交纏,緊緊相扣。已經過去了一個冬天,我還要繼續努力的活下去,哪怕一天,一月,一年……能多一天,便多一刻的相伴。他不語,深深看我,用力扣緊了我的手指,眼底有隱約濕意。全文完后記:太初元年,神武高祖皇帝即位,四海靖平,天下咸歸。帝在位一十六年,修典制,興民事,啟寒庶之賢,革門第之弊。廢六宮御制,終生無妃嬪采侍之納,圣躬嚴儉,帝后情篤。皇后王氏,出瑯玡高門,德配令望,淑行坤德,誕太子、延熙公主。太初七年,皇后薨于含章殿,時年三十二。上悼痛,乃輟朝七日,群臣哀篤。有司奏謚懿皇后,上特詔曰“敬”,謚敬懿皇后。太康九年,上崩,謚神武高祖皇帝,與后合葬永陵。太子繼位,興“崇光之治”,宇內承平,開盛世之初。--------------------新版結局沒有改變,和舊版一樣,只是將王儇去世的時間延后了四年。這個延后,沒有特別的原因,或許只是想讓瀟瀟和澈兒多享有一些母愛,對母親多一些記憶。也或許,假如,可能……要寫后傳的話,多一些空間。只是或許。:)書的上下冊都已發行,謝謝各位漫長的等待和支持。

                _f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