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帝王業 > 將伐

                將伐

                散朝后與眾朝臣將帥議事至深夜,蕭綦回府已是夜闌人靜時分。我站在王府大門玉階前,擎一盞宮燈,默默望著那兩隊燈火自遠處蜿蜒而來。蕭綦勒馬,在離我十步外停佇。我看著他,仰頭微笑,擎起宮燈,親手為他照亮家門。他躍下馬背,大步來到我面前,緊緊抱住了我。左右扈從遠遠退開,四下悄然,夜風拂衣而過。淚水在這一刻潸然滑落,鏤銀玲瓏宮燈脫手墜地,旋滾下玉階,無聲熄滅。風寒,露重,更深。唯有我們彼此相擁,兩個人的身影交織糾纏,長長投在地上。相對無聲,卻勝有聲。他默默握緊我肩頭,溫暖的掌心仿佛一團火焰,烙得肌膚生生發燙。在他眼底,紅絲纏連,盡是疲憊,銳利里透出陰沉。我抬手撫上他眉心、眼角、臉頰,指尖停留在他唇上。如削的薄唇,抿出一縷艱澀。此時,我只盼這唇上,重現平日的微笑,那樣驕傲、冷酷、從容,他所獨有的微笑。他凝視我許久,長長嘆息,閉了眼,“我終是負了你,負了天下。”縱然早知他會負疚自責,然而聽到這一句話,胸口仍是錐刺般的疼痛。唐競之亂,引外寇入侵,禍延蒼生——蕭綦識人有誤,防范太遲,確有不可推卸之責。然而,他終究不是神。縱然是同生共死十余年,一起從刀山血海里走過來的弟兄,也擋不住野心的誘惑。人性如此,連神也未必能洞徹人性,何況蕭綦一介凡人。然而,無需原由,錯便是錯了,負便是負了。蕭綦或許不是君子,卻也不是文過飾非,不敢擔當的懦夫。親征,便是他對天下的擔當。宋懷恩,胡光烈、唐競,這三人曾是他最信賴倚重的手足。昔日患難與共,生死相與,如今胡宋二人輔佐左右,唐競坐鎮邊陲,成三角鼎立之勢,原本是牢不可破。放眼當今天下,再無一人可與之匹敵——誰曾料,一夕之間,君臣反目,手足相殘。唐競狹隘好妒,為人跋扈,一直以來忌恨胡宋二人,紛爭不斷,早已積下夙怨。多次的紛爭都被蕭綦壓下,對唐競一再警示,可謂寬容已極。此人卻分毫不知收斂,引得軍中非議日增,彈劾他的折子也是不斷。此番撤回兵權,調換邊疆大吏,蕭綦亦是思慮許久,最終痛下決定。或許唐競的反叛,出乎所有人意料,卻未必能令蕭綦意外。他不是沒有料到,也不是沒有防范,只是自負地相信了同袍之義,相信了昔日手足的忠誠。唐競的反叛,顯然是蓄謀已久。當年突厥王死后,族中王族陷入無休止的嫡位爭斗,最終分裂而二。南突厥據守舊都,享有南面水草豐茂之地,漸漸與中原通商交融;北突厥遠走苦寒的北方原野,依舊游牧為業,勵兵秣馬,降服北方十二部族,重新興建了王城。然而南北突厥因昔年舊怨,至今對峙分立,素無往來,即便在中原大軍長驅直入,襄助斛律王奪位一役中,北突厥也只作壁上觀,始終按兵不動。直至斛律王承襲王位,北突厥也默認了南突厥的王權。這其中奧秘無從得知,然而,有一個人定然是其中關鍵。賀蘭箴,他以一個王室異種的卑微身份,究竟用了何等手段,在其間周旋應對,最終博得北突厥的默認和支持?又憑了什么,換得唐競這陰騖之人的信任,這兩人又達成了怎樣的盟約,共同與蕭綦為敵?他隱忍許久,或許等的就是這一天,終有機會向蕭綦復仇。次日一早,我見到了我的義女,以及那位浴血千里的少年將軍。昨夜在門口等候蕭綦時,似乎染了風寒,夜里便又開始咳嗽。蕭綦要我靜臥休養,然而今日是那女孩子入府,無論如何,我都要親自去迎她。踏入正廳,便見一名青衫男子與一個瘦小的女孩兒已經候在座上。見我進來,那男子立時起身,屈膝見禮,“末將謝小禾叩見王妃。”青衫鴉鬢,秀欣風骨——謝小禾,竟是這樣一個清朗的少年。我微笑,“謝將軍請起,不必拘禮。”轉眸看那女孩兒,尖削下頜,眉目清秀,一身鵝黃宮裝也掩不去面孔的蒼白,叫人一見生憐。此時她卻低頭立在那里,并不行禮,只是沉默。“沁兒!”謝小禾轉頭,壓低了聲音斥她,卻不見厲色,只有憐惜。她微微一顫,低著頭上前,似極不情愿,卻又不能違悖謝小禾的話。我起身,止住她正欲下拜的勢子,柔聲一笑,“你叫沁兒?”“我叫,牟沁之。”她默了一下,説出自己的名字,尤其重重念出一個牟字。是牟沁之,不是蕭沁之——我在心里替她説出未能出口的后半句,剎那間明了她的心思。難為她一個七歲的孩子,心心念念記得自己的姓氏,不肯更改。謝小禾卻急道,“王妃恕罪!沁兒年紀尚幼,不知禮儀……”“謝將軍多慮了。”我微笑打斷他急切的解釋,正欲開口,突然胸中翻涌,一陣咳嗽襲來,掩了口,一時説不出話來。阿越忙遞上湯藥來。我接過藥盞,忽聽沁兒輕怯怯地開口,“咳嗽的時候,不可以喝水。”我與謝小禾均是一怔,卻見她抬起頭,眸子晶瑩,隱含戚色,“我娘説,咳嗽的時候喝水會嗆到。”“傻丫頭……”謝小禾啼笑皆非,我亦笑了,心頭卻酸楚不已。“好,那我不喝。”我放下藥盞,含笑看她,“你叫牟沁之,嗯,這名字很好聽。”她眸光晶瑩地看我。“我的名字是王儇。”我起身,朝她伸出手,“我們四下瞧瞧,看看你喜歡哪一間屋子,好么?”她遲疑片刻,終于怯怯將小手交給我。——從此后,我多了一個女兒。握著這孩子的手,我心中突然充滿寧靜與柔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到此刻我才明白它的含義。在我的身體里,是我與蕭綦的孩子,而身邊這個在戰爭里失去父母,失去一切的孩子,同樣也將是我珍愛的寶貝——我會好好愛她,保護她,補償給她愛與溫暖。不僅僅是她,還有那么多孤苦的孩子,他們都不該成為戰爭的犧牲品。牽著沁兒一路穿過回廊,心中越發明晰,霍然開朗——在屬于男人的戰爭里,女人并非只能守在家中等待丈夫歸來。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月光清寒,穿透窗欞,照徹堂前玉砌雕欄。蕭綦面對案幾上漆黑的劍匣,周身籠在寒月清輝里,,雖凝然不動,卻有森然寒意迫人而來。劍匣緩緩開啟,一柄鯊鞘吞銀,通體烏黑斑駁的長劍重握在他手中。劍一入手,此人此劍,仿佛合為一體。肅殺之氣彌散,恍惚似重回大漠長空,黃沙萬里的塞外。——這是他隨身的佩劍,隨他馬踏關山,橫掃千軍,渴飲胡虜血,十年來從未離身,直至入京逼宮,臨朝主政。那之后,他以攝政王之尊,爵冠朝服加身,佩劍亦換為符合親王儀制的龍紋七星長劍。這把飲血的劍,便連同昔日雪亮甲胄一起封藏。封劍之日,我伴在他身側,親眼見他合上劍匣。當時我笑,“但愿此劍永無出鞘之日,遂得天下太平。”猶在耳,烽煙又起,這把劍飲血半生,終究還是重現世間。月光下,蕭綦平舉長劍,三尺青鋒森然出鞘。我猛地閉了眼,只覺眉睫皆寒,一時不敢直視。終究,還是殺伐,殺伐,殺伐。豫章王的勁旅鐵蹄之下,再沒有寬憫和饒恕,所帶來的,只有殺戮和懲戒、威懾和滅亡。我嘆息,他回身看向我,目光森寒,似有千鈞。我向他走去,腳下虛浮,又似沉重如鉛。他皺眉,還劍入鞘,“別過來,刀兵兇器,不宜近身!”我悵然一笑,伸手握住那烏黑斑駁的劍鞘,緩緩摩娑——每一處斑駁,都是一個生死印記,這把劍上究竟銘刻了多少血與火,生與死,悲與烈。“阿嫵!”他奪過劍,重重擲在案上,“這劍煞氣太重,于你不祥,會傷身的。”我笑了笑,“煞氣再重,也重不過你,我又何曾怕過。”他不説話,沉默凝視我。我仰頭,微笑如常。自唐競謀反、突厥入關、哥哥身陷敵營,一連串的變故,直叫風云變色。然而我的反應,卻比他預料的堅強——沒有病倒,沒有驚惶,在他面前我始終以沉靜相對。當全天下都在望著他的時候,只有我站在他的身后,是他唯一可以慰藉的力量,給他最后一處安寧的地方。月光如水,將兩個人的影子映在地上,浸在溶溶月色里,微微浮動。或許是月光太明亮,耀得眼前漸化模糊,濃濃的酸澀涌上。離別就在明日。今宵之后,不知道要等待過多少個漫漫長夜,才得相聚。此去關山萬里,長風難度,惟有共此一輪月華,憑寄相思,流照君側。他抬手,輕輕撫上我臉頰,掌心溫濕,竟是我自己的淚。什么時候,我竟已淚流滿面。“你怨我么,阿嫵?”他啞聲開口,隱隱有一絲發顫。——我怨怪么?若説沒有,那是假話。偏偏在最艱難的時候,他遠赴沙場,留下我一人,獨自面對種種艱辛——孤苦、憂懼、叵測,甚至生育的苦難。不是不痛,不是不怨。我只是一個女人,一個害怕離別,害怕孤獨的女人。然而,我更是蕭綦的妻子,豫章王的王妃。這痛,已不是我一人的痛,這怨也不是我一人的怨。萬千生靈都在戰禍中遭遇家破人亡、骨肉分離之痛——比起這一切,我如何能怨,如何能痛。我抬手覆上他的手背,淡淡笑了,“你早一天回來,我便少一分怨怪;你若少一根頭發,我便多一分怨怪。我會一直怨你,直到你平安歸來,再不許離開,一輩子都不許離開。”一語未盡,我已哽咽難。他不語,只是仰起頭,久久,久久,才肯低頭看我,眼底猶有濕意。我顫然撫上他臉龐,卻猛的被他緊緊擁住。他將我抱得很緊,很緊,似害怕一松手就會失去。“我會在寶寶會説話之前回來,在他叫第一聲爹爹之前回來!阿嫵,你要等著我,無論如何艱難都要等著我……”他的聲音哽住,喉頭滾動,再也説不下去,微紅的雙目深深看我,似要將我看進心底里去。他的身子微微顫抖,泄露了全部的痛楚與無奈。這一刻,他再不是無所不能的豫章王,而只是一個有血有淚的平凡人,一個無奈的丈夫和歉疚的父親。我分明觸摸到他冷面之下掩抑的心傷,觸到他的恐懼……他怕從此一別再不能相見,怕我熬不過生育之苦,怕我等不到他回來。然而置身家國兩難之中,總有一邊是他必須割舍,哪怕再痛也要割舍。我將臉龐深深埋在他胸前,用力點頭,淚水洶涌,“我會的!我會好好等著你回來,到那一天,我和寶寶一起在天子殿上迎候你凱旋歸來!”元熙五月,豫章王北伐平叛。先遣冠威侯胡光烈為前鋒主將,率十萬勁旅星夜疾馳,馳援北境。另遣副將許庚、謝小禾,率輕騎十萬步向許洛,緣道屯守。蕭綦親率三十萬王師北上,六軍集于涼州。右相宋懷恩留京輔政,都督糧餉。豫章王揮師北伐的消息傳開,軍心鼓舞,天下為之振奮。不僅北方邊關戰事激烈,京城、朝堂、宮廷,乃至軍帳之中,無處不是暗流洶涌,風云詭譎。蕭綦留下了宋懷恩坐鎮京中,輔理政務,都督糧草軍餉。京中明處有宋懷恩掌控著京師安全與后補給,暗處有我控制著宮廷與門閥世家,一明一暗,相輔相成,源頭最終仍匯集到蕭綦手中。邊關事變一起,胡光烈第一個請戰爭功。他與唐競素來不和,此番平叛更唯恐被宋懷恩搶去功勞。唐競的反叛,已令蕭綦警戒疑忌之心大盛,胡光烈此時的舉動,無疑給他火上澆油。自入京之后,以胡光烈為首的一班草莽將帥,自恃功高,時常有荒唐胡鬧之舉。胡光烈尤其對世家高門憎惡無比,時時尋釁生事,對蕭綦籠絡世家親貴的舉措大為不滿,私下多次抱怨蕭綦得勢忘本,偏寵妻族,嫌棄舊日弟兄。此前蕭綦尚且顧念舊義,一再隱忍,自唐競事發之后,卻再無姑息之仁。

                _f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