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云,你黑了不少啊。”天尊的鬢角似乎也花白了許多。短短五百年的接觸,莊清云看得出他耗盡心力的苦,正燃燒的壽元。
“冥東的日頭比幽州的更毒。就算是陰天,那炫光一樣得傷人。”行禮后莊清云抬起頭才發現今天居然是自己單獨奏對,連和天尊形影不離的梁子房梁圣君都沒有在座。
“那么遠,這么急宣你來,是有件重要的事和你商量。關乎國運,當然也關乎你的未來。”
“臣不敢。冥東三條,只是臣簡略的規劃建議,一切細則甚至三條本身可不可行,都請陛下圣斷。臣一定按陛下的意思實行。”
“冥東的事牽涉著九族,甚至和西荒都有關系。這是萬年百萬年的大計,沒人能預知未來。你能有這樣的三條戰略方針,已經難得。放手去做,大膽去施為,不用你成就什么。只要能穩住冥東,就是有功。這就是朕的回復。以后冥東的事,就交給你了。朕,甚至將來的天子,都信任相信你。你本來就是君事府的人。下去后,大力會給你塊新的名牌,以后拿不定主意的事,直接來找朕,不用經過政事堂。這是國策,是朕的決定。”
“臣,感激涕零。臣一定為陛下穩住冥東,為弘孝天子守住邊疆,打下千百萬年不變之基業。”莊清云聽天尊說到,未來天子一詞,心中一顫,趕緊借效忠之詞試探天尊的想法。
“為善,太令朕失望了。”廣孝天尊李太宗深深地吐了一口氣。“朕知道,你和為善的感情很好。他是朕的兒子,必不會虧待他。但是為了國家,我們都不得拋開感情。這里沒有別人,朕連內侍官都遣開了。你和朕說,你的心里話。你怎么看他?”
面對這樣的問題,即便灑脫如莊清云也是背生虛汗,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平復了一下心性,斟酌思量了一番,他才緩緩開口。
“弘孝天子,仁孝。相信陛下最看重的就是他這份心。因為仁孝,才看似對人軟弱,遇事糾結。這是他的性。臣不敢謗君。臣只知道他是臣現在的天子,是臣未來的天尊。臣不論他的心性如何,惟有以身報之。別無他念。”
“看來即便是你,也不肯和朕直說。朕換個問題問你,三殿下李珂果決剛毅,深肖朕躬,如果朕決定換儲,你愿不愿意輔佐他?你是個可以放下感情的人,朕問的是你以國家利益為基礎的判斷。”
“陛下,新天子立了不過五百年時光,無大過無顯錯。陛下若此時換儲,必然引起朝中動蕩,國家經不起啊。。。”莊清云滿懷深意地一個頭磕在地上,牢牢地把自己定在那里。
“朝中動蕩?如果為善不能駕馭這些老臣,將來朝中的動蕩難道會少嗎?你知道為什么朕屢次超遷提拔你?不僅是你,還有崔師仁,徐靜宗他們,甚至莊墨麟他們這一代中的新人,朕也是要提拔的。朕就是希望你們年輕的一代人,可以撐起朝廷的另外半邊天啊。”
天尊抬頭望向蒼穹,眼神中充滿著幽怨,聲音中包含著哀怨,“他們逼朕賜死了門下侍郎劉辭。他不過就是在朕親征高溝回來,關心了一下朕的箭傷。就被他們陷害,說他窺窬萬一,謀執朝衡,最后逼得朕不得不賜死劉辭,平息動蕩。”
廣孝天尊口中的他們,除了孫輔機和楚善登還有誰?莊清云終于明白了天尊的心思。李為善太軟弱了,一旦將來登基,如何拿捏得住這幫權臣?甚至未來天朝還能繼續姓李嗎?
“你和中書令馬翀都是為善的親信好友,更是明事理的人。相信你一定能理解,朕要換儲不是因為私愛,而是為了天朝為了國家為了億萬黎民。只要你愿意,朕來布局,幫你挑選組織僚屬,等你冥東歸來,晉你為神君是必然的。從兵部尚書兼侍中,開始入值中樞,等朕萬年之后,以你的能力加上馬翀等人為你擋在前面,何況還有你師父這樣的正直之士也會秉持道義相助,必能對抗他們。為朕為未來的天尊守住這份基業。你愿意嗎?”
說到動容之處,李太宗走向了御座,緊緊抓住了莊清云的手,眼中充滿著期待,渴望,擔憂,惶恐,堅定,甚至憐愛。
“臣,必不辜負陛下厚恩!”莊清云輕輕掙脫李太宗的雙手,退了一步,再一次莊嚴地行禮磕頭。李太宗心事落定,剛走回御座準備說話,就聽莊清云又說道。
“臣,必為天尊輔佐好弘孝天子李為善,無論現在將來,一定守住天朝基業,不讓權臣奸人得逞。粉身碎骨,萬死不辭!”
“你?!難道你也是感情用事,不愿意輔佐李珂?”李太宗的心里似乎突然沖進一股冰流,激得他血氣難繼,軟軟地往后一坐,身體重重地沉在地上。
“臣在想必勝之道。前幾日,衛公在冥東大營指點教授臣以及阿史那申大將軍兵法之道。他說,大國之戰,打得是國力。兩軍交戰,靠得是心力。雙方對陣,憑得是勇力。臣以為,正合了現在朝廷的局勢。請陛下容臣詳說。”
看天尊不語,莊清云也不等,繼續說到,“他們勢大如國強,既能拔出門下侍郎劉辭,就能一樣干掉其他忠心的輔臣。臣斗膽說一句,以陛下之睿,尚不能避免此無奈之舉,換了三殿下就能了嗎?既然國力不足,要根本上扭轉形勢,就要經歷長時間的培養基礎。臣不識三殿下,但弘孝天子性格柔順,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就足夠。其次,兩軍交戰,主帥要得是把握走勢,看清方向,弘孝天子的仁孝之心,正是天道。臣壽數低微,見識淺薄,還沒有見過順天道而亡國,逆天道而興盛的。至于斗勇之事,就和弘孝天子還是三殿下都無關系了。臣,赴湯蹈火,唯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