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希夷道人現在怎么樣了?蘇醒過來了嗎?”
“啟稟天尊,他只是練功辛苦還未恢復,接著就張羅了巡查的事。估計是因為心氣波動引起的不適。本無大礙,現在已經快醒了。”
“我們的大司空之前說希夷道人做事沒有規矩。組織戒嚴巡查這么大的事,也不請示也不匯報。僅僅得了為善和道宗的認可就匆忙行事,幾乎亂了朝綱。甚至還有走漏風聲,讓奸人逃匿的可能。這是老成謀國的話。”天尊笑瞇瞇地看著孫輔機,溫柔而強大的眼神,令一向沉穩的他也心跳得像個小鹿,好一會才平復下來。
“要我說,輔機說的話是沒全錯。但因為這,就要抹殺他的功勞,打擊他敢于擔當勇于任事的決心嗎?因為他的建議和適時的舉措,抓到了那么多疑犯,難道不是功勞?至于朝堂上的規矩,那是你們的事,由得你們做師父的,領政務的去調教。但朕要的就是這樣的魄力。這樣的人不嘉獎,難道南荒天朝只要滿眼都是自己的前程,毫不憂慮國家興亡,唯唯諾諾之輩嗎?”
“你們再看看為善。這幾年變了多少,長進了多少!從他倆第一次碰頭,朕就發現了不一樣。如今,奏對得體,遇到事情甚至敢于挺身而出。就在你們政事堂已經有明確提議下,他還能挺身而出直抒己見。別說希夷道人提議巡查發現奸人,有功于平定謀亂。就是他陪讀皇子,振奮天君這一條就要獎,要大獎。”
天尊如此慷慨激昂的一番話下來,哪里還容得下在座之人的反駁或者意見。哪怕是袁乘風都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就算過分優待了莊清云,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也只能“委屈”點,多擔待些了。
李為善更是開心激動地臉都紅了,只是不敢開口打亂父皇的說話,深深對著廣孝天尊一個鞠躬行禮。
“加三級。至少要加三級。今天之前朕還在想,要給他加三級,但是只留檔,不明發。打算等他多加歷練成長之后,再委以重任。畢竟他進士及第,在七品道人的位置上才十年不足,那么快又陡然晉升真人品位,怕是有點拔苗助長的意思。但是今天為善的表現讓我意識到,是我局限了。什么是格局?敢于突破才叫格局。只做會的,只挑熟的,那就是故步自封。依我看,就是現在給他個真人的位置,讓他獨當一面也無不可。你們說是不是?當然,具體怎么安排不用只聽朕的,你們可以提,可以具體議議。”
“好了,朕就說到這。”天尊見自己一篇大論之后,見諸大臣個個沉默,對著眾人提示了一句,而眼神看向了無極圣君孫輔機。
“陛下,臣聽了陛下這一番剖析人心,振聾發聵的話,何止是醍醐灌頂,簡直是讓臣無以對無地自容。慚愧萬分!作為朝廷重臣,我絲毫不能為君分憂,體諒圣情。請陛下責罰。”
見天尊嚴肅的目光中并沒有責罰的意思,他繼續說,“臣以為。希夷道人不僅應該提拔,更應該重用。這才是我們這些主持政務的大臣應有的氣度和魄力。臣以為,可以加四級,授他正六品上,天君府司直職位。一則彰顯朝廷鼓勵官員勇于任事的決心,二則授予他更大的責任,可以陪伴天君,彼此進步相得益彰。”
李為善感謝孫輔機的提案,卻總覺得還是缺點什么,不是很舒服。只一時說不出問題來,索性先看其他人如何反應。
“陛下,臣以為。孫司空所情理之間,還可以琢磨一下。正如陛下當初所想,希夷他畢竟初入仕途,如此短的時間里受這樣提拔,實在有拔苗助長之患。于他,即便是他自己能守正初心,畢竟容易引得他人猜忌。于朝廷,一旦開了如此簡拔的先例。投機取巧,迎奉圣意的投機之徒則會絡繹不絕。然,陛下與圣君所之情也確實我新朝所需之新氣象。臣以為。可以加他兩級,授從六品上品銜。令其或入部司員外郎,或領下州長史,從要職之副開始鍛煉。若他有意軍旅之職,御靈長史,翊衛旅帥也是一番栽培。”
與孫輔機高高舉起,卻沒有實質鍛煉的提拔不同。袁乘風出于對弟子的愛護,寧可少加一等,也要讓他腳踏實地在實職上鍛煉經歷,何況身為副職還能多少避開本來已經風高浪急的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