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分析著,白芳突然打斷我:“大有,你身后好像有個洞,看來這深井不是終點。”
白芳總是這樣,不輕易開口,一開口便有新發現。不得不說,女人的洞察力往往比男人更敏銳。
我這才注意到,剛才竟被這些白色絲狀物給蒙蔽了,身后真藏著一個洞。
拱形洞口由石磚砌成,不到一米高,人在里面蹲著或爬著走倒是沒問題。可這通道通向哪里呢?我們彼此對視一眼,心中都清楚,都到這兒了,哪有退縮的道理,必須一探究竟。
我們沒有貿然進入,而是先補充體能。畢竟進入這未知的空洞,不知又會遭遇什么。我們進入地下差不多七八個小時了,體能儲備早已所剩無幾。白芳拿出壓縮餅干分給大家。
吃飽喝足后,我們重新為棍子包扎傷口,整理好行囊,便依次從旁邊的側洞爬了進去。這側洞不算太矮,卻無法直立行走,我們只能采取最省力的跪姿爬行。
爬著爬著,我發現洞壁有變化。洞口雖是磚砌的拱形,可里面卻十分粗糙,像是天然形成的地下通道。通道里時不時出現外面井底那種手指粗的白色絲狀物,有的地方甚至沾滿了洞壁。
我滿心疑惑,這些像尼龍繩一樣的東西,古人到底用來做什么?是造網、建巢穴,還是干脆織成古代的“席夢思床墊”?這到處都是,好像整個地下通道都被這東西裝飾過,也太不節省材料了。
通道不長,左拐右拐爬了大概十幾米,前面空間漸漸變大,我們仿佛又進入了一個地下溶洞。這地方比之前的井底大多了,像個直徑約二十米的小會堂。
仔細一看,這個溶洞像是被精心打造過。用現在的話說,是精裝修,拎包就能入住的那種。
為啥這么說?這里連床都有,而且有十幾張。和外面一樣,這里也鋪滿了白色絲狀物,踩上去柔軟舒適,像鋪了高級地毯。矮處的墻壁也被這種絮狀物圍了起來,不用說,這是精裝修里的軟包。
遠處墻上有個石臺,最顯眼的是石臺上有個銅制書架,上面隱約擺著一本書。從陳舊程度看,這東西起碼有幾百年歷史。由此也能判斷,這里應該有人生活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