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白芳所說,這種設計要想發揮出最大功效,就必定要讓陷入其中的人被恐懼、焦慮和緊張的情緒所吞噬。
那么,反推回來,在整個墓室結構當中,究竟是哪一個地點,最能引發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呢?我思索片刻,心中認定,應當是那個石俑坑的位置。
且先拋開那石人究竟是如何消失的謎團不談,單看最終結果,石人的消失并未給我們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可這般詭異的出現與消失,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實際目的?難不成是有人故意與我們玩捉迷藏的幼稚把戲?
顯然,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不會耗費如此心力,吃飽了撐的去做這種毫無意義的設計。
我暗想,這背后的設計意圖,大概率是要讓踏入這條地下通道的人,陷入極度緊張的狀態,進而在慌不擇路之中,踏入那早已精心設計好的特殊結構。
或者從另一個角度剖析,只要有人出現在那個特定位置,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被石俑坑牢牢吸引,從而無暇顧及周遭的環境。
如此一來,我們便更容易誤入歧途,掉進那致命的死亡循環之中。所以,我篤定那個地方的嫌疑最大。
我將這一番思路向眾人詳細闡述,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思路既定,我們當機立斷,決定再次前往石俑坑附近,進行一番細致入微的勘察,滿心期許能從中找到新的線索。
一路上,眾人皆沉默不語,待抵達目的地時,映入眼簾的石俑坑依舊保持著我們離開時的模樣,靜靜地躺在那里,仿若從未發生過任何變故。
那個石俑消失后留下的空缺位置,依舊空蕩蕩的,不見石俑歸來的蹤影。
但此刻,我們關注的焦點早已不再是那石俑,而是它周邊的環境。此地地形錯綜復雜,周圍散布著零星的溶洞,地面起伏不平,宛如一片神秘的地下迷宮。
我們迅速掏出強光手電,將亮度調至最高,兩人一組,分別在石俑坑周圍展開了地毯式的仔細探查。
不得不說,此處地下坑道的環境,相較其他地方,確實復雜得多。不僅有天然形成、形態各異的溶洞,還有一根根突兀聳立的溶巖立柱,阻擋著我們的視線,更兼有人為開鑿的明顯痕跡,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我們在視覺上極難分辨方向。
回想剛才,我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石人坑上,竟全然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
沒過多久,老萬猛地晃了晃手中的手電,扯著嗓子喊道:“嘿,你們都快過來,我瞧這俑坑前面的洞可太特殊了!拿手電往里照,根本照不到盡頭!”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