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第七章:探測
(ps:真不是我找借口,從國外回來,又因為公司的事而忙了這好些天,人都累得疲了,靈感也沒,改起稿子來事倍功半以上。(《7*)
到底要不要進入到這綠光中,這真是一個糾結的問題
不過還好,離到達綠光處還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期間足夠希望號的高層們思索出一個萬全之策來。
生活還在繼續
希望號的民眾們,在希望號脫出曲率航行空間后,第二天看到窗外如此多的外星宇宙飛船,那種驚慌失措自然是有的,不過好在為了預防這種狀況,人類政府已于早晨六點時,將早晨公眾廣播換成了澄清公告,將目前希望號所處情況交代了一番。
在看到并沒有外星人入侵,平日生活也沒有發生什么不同時,這些民眾們的情緒漸漸平靜了下來,雖然開始幾天時間,時不時擔心會有外星人突然打上門來,又或者是擔心在夜半睡覺時希望號忽然就沒了,自己也一睡不起之類,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最多半個月左右時,希望號上的民眾們已經習以為常了,甚至一些好事者更是在窗邊對那些外星飛船評頭論足,更是暢想著未來人類能夠擁有如此多的艦隊,母艦又是如何如何的了。
另一方面,希望號的進步依然還在繼續,這是一種源于對自身不信任與弱小的恐懼,人類就仿佛上緊了發條的機器人那樣,恨不得把一天化為四十八小時來使用,不單單是科學家們,連普通的民眾們也都上緊了自己的“發條”,從白日的工作,到夜晚的夜校,又或者是節假日的泡書會之類,整個人類社會正仿佛海綿一樣孜孜不倦的吸收著所有得到的科技知識。圣堂最新章節
這點尤其讓藍6等藍族人驚嘆,因為從沒有任何一個宇宙文明,或者他們已知的宇宙文明如此勤奮,與人類相比,幾乎所有的宇宙文明都呈現一種懶洋洋的姿態,畢竟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壽命,讓許多宇宙文明甚至把入校讀書的年齡段提到一百歲左右,這對人類來說是難以想象的事,一百歲?這幾乎相當于人類的一生了。
當然了,人類如此的勤奮也是讓藍6等人難以想象的事。
正因為如此,在避難所一戰后三年多的現在,關于重力炮改進的設想已經出爐,而且這次改進設想的提議人還并非是作為耳語者的波麗。
“將反重力系統疊加時,我們能夠清楚看到重力圖的波浪形態,事實上,在這里我做了一些改進,不只是簡單的依照物理圖來進行疊加,我們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反重力系統我們只是依靠能量來模擬,而并非是如希望號上的反重力系統那樣處于物質實體,正因為如此,我們根本不必局限于物理態的三維空間,這正是我所改進的新重力炮”
在政府科技部旁聽會廳中,一個中年白種男子正興奮的對下面的政府官員及相關科學家講解著他所設計的新重力炮,而這個中年白種男子也不是默默無聞之輩,他是原諾亞一號的著名物理學家,現年已經近七十歲,不過因為使用了基因共振,所以看起來倒只是三十來歲的中壯年模樣。
這個著名物理科學家,其實只是諾亞一號所有被救援人員的一個縮影,自諾亞一號人員被救援到了希望號后,在極短時間內便融入到了希望號里,畢竟大家都是人類,同族同種,最多是膚色語的問題罷了,但是這些問題在整個大宇宙中顯然根本不是問題,所以融入過程幾乎沒有什么波折。(《),
唯一讓諾亞一號的精英們略顯不滿的,那就是他們的政治述求顯然無法得到滿足。
這卻也不怪姚源或者人類政府什么,畢竟救援諾亞一號時,希望號的政治體系及各種公務體系已經是成熟的了,特別是在經過了新地球那段和平時光的發酵,這個人類政府在沒有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大事前,其民眾支持度肯定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這根本不用說。
正因為如此,諾亞一號的精英們在熟悉了希望號后,很沮喪的發現他們無法成為希望號的領導階層,不光是政治方面,比如軍隊,比如經商,比如科學,他們都只是后來者,不過精英便是精英,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他們并沒有自怨自艾,反倒是更加勤奮的工作與學習,比如這個著名物理學家,在極短時間內便已經把他的科學知識體系推進到了希望號大部分科學家的同層次,之后更是不停研究他的專項,直到這時,他才是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