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罷午飯,眾人都小睡片刻,一洗旅途的疲勞,劉璟稍微洗漱片刻,便負手走進隔壁小院,這里是李孚和蔣琬的住處,卻只見蔣琬一人,李孚不見了蹤影。
劉璟笑問道:“李主簿到哪里去了?”
蔣琬連忙道:“李先生中午就出去了,說去逛街,很快就回來。”
劉璟聽劉敏說起過李孚的一個癖好,估計是找女人去了,他也多問,便坐下來對蔣琬笑問道:“我大概在二月時給公琰寫過兩封信,不知公琰是否收到?”
蔣琬搖搖頭,“正旦祭祖后,我便離家出門了,一直沒有回去,很抱歉,沒有見到公的信件。”
劉璟點點頭,又笑道:“其實我是想和公琰治國之道,我聽劉別駕說過,說公琰在治國方面獨有心得,他還曾向荊州推薦,可惜州牧認為公琰年輕,不肯啟用,我倒愿意洗耳恭聽。”
蔣琬是個豁達之人,他知道劉璟是誠心請教,謙虛幾句,便欣然笑道:“老曰,治大國如烹小鮮,很多人都認為民富方能國強,其實也須分為短期和長期來看,一國強盛在于物資的豐富,短期內可以貿易買賣,可以采礦鑄錢,短短幾年,國家倉稟就會充足,這實際上是把別國的物資買來,一旦別國反應過來,斷絕貿易,財源也就斷了,所以只能是短期可為。”
“那如果長期呢?”劉璟又問道。
“長期關鍵在于人口多寡,必須有足夠的人口,有人種田,有人手工,有人經商,有人畜牧,人民安居樂業,財富逐漸積累,十年二十年后,國家焉能不強盛?”
停一下,蔣琬見劉璟聽得全神貫注,便又繼續道:“漢末黃巾作亂,軍閥并起,互相征戰,苦的是平民,我在外游歷多年,深感各地人口銳減,尤其中原地區,常常走十余里也見不到人影,村莊荒蕪,良田長草,荒涼之,相反,荊州、巴蜀和江東卻因少受戰亂而人口滋生,加上大量北方人口南逃,人口數量倒超過了中原。”
劉璟默默點頭,他嘆息一聲,“可我感覺荊州的人口還是少。”
“不!”
蔣琬搖了搖頭,“荊州的人口并不少,關鍵是官府戶籍人口少,大量的人口淪為豪強附庸,光黃祖所控制附庸之民就近八萬,還不用說蔡家、蒯家這些大世家,公若能打破豪強控制荊州的割據,荊州實力必將再上一個臺階。”
蔣琬的話都說到了劉璟的心坎上,不愧是歷史的蜀漢名相,看問題很透徹,劉璟起身,向蔣琬深施一禮,誠懇地說道:“劉璟心懷天下,卻苦于人才困乏,懇請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
蔣琬雖然沒有收到劉璟的信,卻早在兩年前便收到了師尊劉先的信,要求他出仕江夏,劉敏和周不疑也先后寫信邀請他。
只是蔣琬覺得自己業未成,才遲遲沒有去找劉璟,而這一次在江東相遇,可謂水到渠成,他見劉璟頗有誠意,便笑道:“若公不嫌蔣琬愚鈍,愿為公效犬馬之勞。”
……
就在蔣琬最終決定效忠劉璟之時,在東吳貴賓館,孫權也正和劉備相談甚歡,劉備有名滿天下的聲望,婦孺皆知,這使他具有人格魅力,使人愿意和他交往。
另一方面,劉備在當年平定黃巾之亂和攻打董卓之時,和孫權之父孫堅頗有交情,從這一點,孫權對劉備便頗為敬重。
不過,無論是心懷敬重還是相談甚歡,孫權都沒有和劉備談及正事,只是敘敘交情,也是對前幾日冷落劉備的一個補償。
專程上門拜訪,實際就是一種尊重的姿態,給足了劉備面,使劉備因被冷落而心生的不滿一掃而空。
“呵呵!想吳侯先人,當真是勇烈蓋世,還記得我和先師盧公被數萬黃巾賊所圍,幾番殺不出重圍,在危機之時,正是令尊率一千精銳殺至,勢如破竹,竟將數萬黃巾賊擊潰,現在想一想,仿佛就是昨日之事,可一晃已快二十年過去了。”
孫權聽得很專注,他從小崇拜父親,但父親的事跡他卻知之不多,難得從劉備這里聽到一點,他深深行一拜禮謝道:“感謝皇叔告之家父往事,我現在才知,原來皇叔和家父竟有如此深的淵源,仲謀失禮了。”
劉備連忙虛托笑道:“吳侯不必客氣!”
在孫權身邊除了諸葛瑾外,張昭也同時在座,他和劉備也是舊交,特地陪孫權上門拜訪。
張昭見時辰已不早,便輕輕咳嗽一聲,提醒孫權可以說正事了,孫權心里明白,便把話題轉到正事上。
沉吟一下,孫權便笑瞇瞇道:“其實這次請皇叔和璟公前來江東,主要是我想做一個和事佬,促成武昌和江陵和解,使你們能結為同盟,共同討伐蔡瑁。”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