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辦事,向來是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要命的事情不開會。
此時仁武帝的弘德殿,就是在開小會。
派誰去這個問題錢晦仔細想了一下,開口:不如就派肅州的監察御史莫思前去,他離的也近。
莫思之前因為崔家的事情受到了牽連,被貶去蘇州做了監察御史,遠離了京城。
此時被錢晦提起,仁武帝想了半晌也沒想起來此人。
他不語,只看著錢晦。
半晌等不到上首的陛下開口,錢晦換了口風:或許也可以從京中派御史過去,都察院的匡御史,為人公正,做事認真,不如派他去
仁武帝看著他,聲音不辯喜怒:這次派去的人選,必須要仔細挑選,不得有偏頗。
錢晦心中一緊,連忙開口:匡御史為人公正廉潔,一定會秉公辦事!
仁武帝這才看向了方閣老:關中那邊,隱瞞災情,致使這么多百姓流離失所,情況遠比之前報上來的嚴重,現在又出了紅丹縣三位官員一起懸梁的事情,讓奉元、慶陽、延安的知府立馬寫陳情的折子上來,缺什么、少什么、事情如何變成現在這樣的全一五一十的說了,如果還有絲毫的隱瞞,腦袋不用要了。
要不是一時間處理三位知府關中那邊要亂起來,仁武帝真想直接殺了算了。
方閣老沉聲道:臣會盡快詢問清楚情況,只是紅丹縣現在這個情況……趙尚書,吏部可有合適的人選去接手
趙尚書來的匆忙,一時間還沒想好,正凝神細想,仁武帝冷笑:王愛卿此時就在那里鎮守,有他在紅丹縣亂不起來。現在派個人過去,朕只怕還要擔心會出亂子!朕這次放手讓五皇子和三皇子處理此事,人選就由他們來提。何常!
臣在!
將紅丹縣這三個縣令的全家,給我提進天牢好好的審!看看他們究竟為何自盡!朕就不信他們在外做的事情,家里人一點不知道!
遵命!
退下吧,將要去關中的人員選好,從哪里調糧草過去,人員怎么安排都想好,明日早朝要議。
三人躬身退了下去。
次日早朝,這件事果然被人提起,文武百官無不為紅丹縣這三人一齊懸梁而感到震驚,更為關中此時的情況而感到揪心。
仁武帝坐在上面看著下面的人嘴巴一張一合,或義憤填膺的罵那三個懸梁的官員,或怒罵那邊的知府管理不力,或為百姓們擔憂,只覺得心煩。
諸卿以為,派誰去關中暗察合適
仁武帝一開口,下面的說話聲頓時小了不少。
四皇子遞給旁人一個眼色,立馬就有人上前開始舉薦人員。
其他人不甘示弱的開口,一時間爭吵不休。
等說的差不多了,仁武帝看了一眼錢晦,他立馬上前將提前通過氣的匡御史報了出來。
仁武帝還沒有開口,四皇子聲音一揚:錢大人莫不是昏了頭了,匡御史今年五十有余的高齡,如何能受得起長途奔波
匡御史連忙跪下請命:老臣雖然年紀有些大了,但一直身體康健,這點路程對老臣來說不算什么,還請陛下放心。
大家都知道匡御史一片忠心,但這件事確實不是小事,到了地方也一樣要來回奔波,匡御史就是鐵打的身體也扛不住的,更何況你這身體也不是鐵打的。父皇,以兒臣看,這件事還是得找個年輕的。
四皇子咬準了匡御史年紀大,不肯松口。
仁武帝不耐的看著他:你說的有理,那就找個年輕的。
四皇子心中一喜,正要上前不動聲色的提起人選,就看到仁武帝懶散的隨手一指:朕看他不僅年輕,還挺閑,就讓他去。
一群人扭頭往后看去,只見一個看上去約莫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正站在那里,垂著眼睛····打鼾。